第95章 祖坟被扒(2/2)
贺重玉什么资历,他们什么资历?贺重玉什么家境,他们什么家境?贺重玉和皇帝什么关系,他们和皇帝什么关系?
连她都拿了三千两,像资历深的老大臣……除了崔太傅那种两袖清风得明明白白的,岂不是要拿六千两?像深受皇恩的勋贵豪爵,比如皇家沾亲带故的宁国公,岂不是要拿三万两?
谈尚书这时却一改他铁公鸡的本性,眼睛亮得吓人,“贺主司慷慨解囊、为国分忧!那老臣就紧跟其后,拿六千两!”
你大爷!还真拿了六千两啊!他们身侧身后嘎哒嘎哒地传来磨牙的声音。
倒是贺重玉眉尾一扬,微微侧身给谈尚书比了个眼神——看不出来,您家境颇丰啊!
谈尚书回以得意一笑,一手拢在腰侧,往下弯了弯,朝她示意。
这俩缺德鬼一唱一和,直接把其他人都架到了高台,于是大殿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臣愿献五千两!”“臣献八千两!”“臣献四千两!”……
最大气的还得是生财有道的宁国公,一口气拿出了三万五千两,惹来全场瞩目。
现在换成皇帝本人被满朝文武架到高台了。
于是谈尚书幽幽的目光转而探向了龙椅上的皇帝,满朝臣子都期待有加地望向皇帝,尤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宁国公,眼里的兴奋浓得像能直接迸出来。
皇帝深吸一口气,他觉得有时候真是世事无常,老天刚给他送来一座金山,这座金山转眼就要被人一锅端走……
“陛下,臣请奏!”贺重玉忽然出声,这时候还得有人逼皇帝一把啊,她一边腹诽,一边说,“长安坊如今蒸蒸日上,近几月的净利完全可以弥补户部之亏损。”
“还得是贺主司智谋过人呐!”谈尚书眼睛一亮,笑眯眯地回道,“户部可不能抢你们百工坊的名头,这笔赈灾银,还是署你们百工坊的名号罢!”
“谈尚书谬赞了,都是朝中官员,自该精诚团结才是,哪里要分什么你我呢,不都是为陛下尽心,为万民尽力,为我雍朝盛世千秋尽责么!”贺重玉先朝谈尚书微微一笑,颔首回礼,而后高举笏板,义正词严。
反正不管皇帝内心是怎么想的,他至少给出了谈尚书想要的结果,谈尚书才踏出正德殿的大门,就已经忍不住笑得直露牙花子。
“谈尚书,看您平日里清简的模样,原来你还小有余财啊。”贺重玉调侃道。
谈道成擡起一条眉毛,将长须一把捋到尾,才慢悠悠地回答:“老夫有钱,只是不爱花而已,花钱当然得花在刀刃上。”比如今日用小小的六千两,逼得皇帝大出血……这买卖做得太值了!
“哈哈哈哈,贺主司,您可别听谈尚书胡扯……”苏子津忍不住笑,“谈尚书打理户部有一手,打理家财可谓穷心竭力换来个血本无归。”
要说各家的小道消息、隐秘八卦,还得是苏子津这个密探头子知道得入骨三分。他指了指气得眉毛直竖的谈尚书,乐不可支地说,“您不知道罢?论关系,谈尚书和咱们陛下还能称兄道弟呢……”
没好气地瞪了苏子津一眼,谈道成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下巴,“我母亲和陛下的母亲是堂姐妹,她老人家才是生财有道。”不像谈尚书,三年亏损了十六家商铺,看得他母亲直摇头,太不中用了,这家产还是我自个儿先守着罢!
“得亏老天福佑,她老人家寿泽绵长,如今还是精神矍铄呢,时不时也能补贴我一二。”谈尚书作为户部尚书,管理天下钱银,某种程度上算是“养了天下人”,可话一转,他自己一把年纪却还要靠老母亲养呢……这可不行!
“所以我可不得节俭再节俭么,总不能这把岁数还能老娘要钱……”至于他的媳妇儿和女儿么……女人家的钱花再多都有道理,反正他娘有钱。
贺重玉一惊,“看不出来啊……您可真是深藏不露。”
苏子津转而好奇地问她,“那你是哪儿来这么多现银啊?”
“之前荣州送家书来,顺便捎的。”
“你是说那个两个壮汉挑的箩筐?”苏子津忽地哑然失声,三千两现银啊,怪不得要两个大汉协力呢!
先前挑筐的汉子是贺钦差使的,算半个镖师,送完了东西就回了荣州,不过在洛京找两个有一把子力气的壮汉并不难,贺重玉前脚才回家,没过多久,就有两个汉子挑着一箱银子风风火火地往户部去,招摇串巷,满街的百姓都抻长了脑袋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