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2/2)
祝熙语将齐眉的刘海往后掖了掖,“确实可以换个发型了,以后它就只是一道陈年伤痕了,不再有别的意义。”
韩宥俯身亲了亲祝熙语的额角,“是的,我的满满,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你,但我始终最爱你。”
————————————
韩宥销假以后,部队也正式通知了他此事最后的处理结果,其他都和侯政谦信里的一样。高世元则因为婚内虐待、囚禁妻子,记过后被降职到了边疆兵团任营长。截止到目前,他已经被记了一大一小两次过,若再有一次就会被彻底开除军籍。
一团一营的营长段民若因为在追查人贩子时立功,被破格提拔到了三团任新的副团长,掌管后勤、军备,原先这个岗位的副团则接手了高世元的职责。
部队妇联在此后一个月里召开了两次宣讲会,带领军属们再次学习了家属院的纪律和品德教育。家属们许多文化水平都不算高,妇联们照本宣科讲解这些纪律法规的效果可想而知。
任曼在妇联任职,几次宣讲会效果都甚微以后,她想到了祝熙语正在连载的新书《醒来》。这本书表面是讲陈家三代女性及她们同时代女性的人生际遇,实则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否定和批判传统思想里女性于婚姻、子女献祭式的自我定位。
也许是考虑到受众,祝熙语这本的遣词造句比之《归雁》更加简洁朴素,文风依旧细腻、更添几分温柔平和。任曼和邱雯茹作为阅历颇丰的女性,更明白她的用意,不止一次感慨过这个年轻小姑娘的眼界和志向。
这本书可以说是完全是为了妇联这次的困境而生的,妇联的领导们看过文章后也肯定了任曼的提议,于是宣讲会从干巴巴的条例变成了一个个像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故事。家属院的军属们无论老少都能从这本几乎全是女性角色的书里找到自己影子,又在听完故事后恍然大悟,原来以前那些在她们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跨越的鸿沟,还能有这样奇妙的发展。
她们惊喜之余更是感动,原来有人懂她们的付出,她们在这本书里摸到了自我和认同。于是她们开始主动追着妇联的人往下讲,在得知这是家属院的祝熙语正在连载的作品后,她们彻底疯狂了。
刚开始是一窝蜂地往六栋跑想要和祝熙语交流她们的故事、追问文章的走向,被和祝熙语相熟的军属们劝住以后,她们满腔的喜爱无处发泄,便将祝熙语在广市以来的所有事迹打听了个遍。
军属们的爱太纯粹又太热烈,即使高世元几人早已离开,还是被她们拉出来骂了一次又一次,几个疯狂的祝熙语的拥趸甚至找到了刘美娟,大骂她不知感恩、不配当祝熙语的朋友,还是祝熙语亲自邀请了肖家一家人来家里吃了顿饭这件事才平息。之后祝熙语特意在下一期的连载里加了新的内容,呼吁女性们要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多些包容。
新文章一出来军属们就央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将报纸带回家里给她们讲,部队的报纸不够分,她们就自己去广市买。从书店老板那里得知这个故事并不是很多人在看以后,她们又联合起来给附近公社、厂区的妇人推荐,还写信给外地的亲人、朋友,让她们一定要看。
妇联超额完成了任务,广市家属院里甚至刮起了一股学认字、读报纸的风气。宣传科本就看好祝熙语这本书,见状更是文稿、图画齐发,将次盛况传播了出去。不提别的部队得知后也牵头组织了这样的活动,部队体系外的人也抱着好奇的态度开始阅读,等连载期间他们又找到了满满作者的上一本书《归雁》。
两相相合,不止知青、女性,许多思想包容的男性也加入了推广《醒来》的大部队里。
到了最后,《归雁》加印,和《醒来》一起成为了近十年书籍销量的前十,“满满”这个作者更是成为了近几年最知名、最受欢迎的新人作者,多地作家协会都向广市宣传科发来邀请,邀约满满作者加入他们的协会。
————————————
但祝熙语已经没心思处理这些了,1975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初七正午,她迎来了和韩宥的孩子,一个六斤二两的男婴。
王元香早在元旦就赶来了广市,肩负着韩家众人对这个宝贝的期待,承担起照顾祝熙语母子的重任。
此刻她满脸欣慰地看着医生抱出来的韩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孙子,止不住的欢喜,转眼见着韩宥仍旧靠在手术室门口往里张望,笑着点了点韩允怀里的小婴儿和韩宥几乎一模一样的小鼻子,“体谅体谅爸爸吧,他只是太爱你妈妈了。”
还没有名字的婴儿显然不准备体谅自己的父亲,下一秒就嚎啕大哭起来,小腿用力蹬开了襁褓,在韩允手足无措的时候一把按在了她的脸上。
韩宥回头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幕,一群人围着一个只有他小臂长的小婴儿手忙脚乱,而人群中心的小团子顶着一张红彤彤、皱巴巴的小脸嗷嗷大哭。韩宥的眼皮急促地跳了跳,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但祝熙语已经被医生推了出来,他便再顾不上别的了。
韩宥一只手撑在病床围栏上,另一只心疼地抚上祝熙语满是咬痕的唇,低头在她汗水淋漓的额间落下一个珍重的吻,“谢谢你,满满,我爱你。”
祝熙语的下腹还在抽痛,微扬起唇角,干涩的喉咙发出的声音低哑却同样饱含温柔,“我也是。”
“哇哇哇——”嘹亮稚嫩的婴儿啼哭打破了这温馨的画面,王元香满头是汗地将孩子放进韩宥怀里,“你来抱抱试试,谁抱都哭。”
韩宥自从祝熙语怀孕八个月起就在家用枕头模拟着学会了抱孩子,此时稳稳将孩子接过护在臂弯,小团子也没给他面子,照哭不误。见祝熙语面含担忧,韩宥无奈地点点他的额头,“不哭了,妈妈会担心。”
很神奇的,像是听懂了这句话,又或者是闻到了身边妈妈熟悉的味道,小团子奇迹般地止住了哭,不情不愿地躺在韩宥怀里。
梁佩珊和王元香啧啧称奇,祝熙语也觉得温馨又好笑,殊不知这是小团子在预告他之后的态度。
————————————
出生第一天,小团子哭起来只有韩宥和祝熙语出马才能哄住。
出生三十个小时后,小团子将胎便稳稳地排在了正兜着他的小屁股给他洗澡的韩宥手上。
一个月时,小团子似乎总能识别出韩宥是否在场,但凡韩宥在家,无论是闹觉、饿了或只是简单的不开心,都一定要哭到韩宥抱他为止。韩宥的肩章、领口、小臂、胸口...几乎处处都被他吐过奶,不止一次被其他人笑过他身上都是奶味。甚至好几次韩宥举着儿子逗弄时,若不是他反应比较快,都差点被小团子直接对着尿在怀里。
两个月时,小团子不怎么哭了,但也不像王元香说的那样会在这个月里爱上笑。他的四肢更加有力,最喜欢在韩宥怀里拳打脚踢的感觉,经常将小手小脚踹到韩宥脸上。
三个月时,小团子彻底不爱哭了,不舒服时就哼唧两声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等问题解决后就继续严肃着一张小脸四处看。他更加认人,但凡没在两天之内见到谁下一次见面之后就再也不肯给抱。晚上更是赖在韩宥怀里,只有等韩宥哄睡以后从公社特意请来帮着照顾他的婶子才能将他抱走。
四个月时,小团子学会了模仿大人的表情,总是撑着脑袋定定看着身边的人,观察一会儿就能学出人家的表情神态。而小团子最爱做的就是:对着妈妈笑出一下巴的口水,对着爸爸嘟着小嘴不满地将头转来转去。
五个月时,小团子学会了翻身,一个不注意就会从床这边翻到床那边,几乎离不开人。他还学会了照镜子,喜欢对着镜子疑惑地啊来啊去,见到韩宥以后则是趴在他脸上啃来啃去,似乎是在好奇为什么韩宥会和镜子里的人长得那么像又不像。是的,小团子完全是韩宥的翻版,除了皮肤遗传妈妈,其他都是韩宥等比例缩小,祝熙语最喜欢看长得一模一样的两父子大眼瞪小眼。
六个月时,小团子飞速长大,爬行、坐起、双手互相传递物品都不在话下,甚至能对别人简单的词语做出反应,谁见了都会夸上两句聪明。他也找到了新的折腾父亲的方式,喜欢让韩宥平躺着,在他身上爬来爬去或者端端正正坐在他的小腹。
七个月时,小团子开始和周围的人、物品交互,喜欢将东西扔来扔去,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的小游戏,喜欢在爸爸说“不”以后我行我素看他生气,但他也只是逗韩宥玩,仔细观察,他其实之后并不会再做韩宥明确拒绝过的事。
八个月时,小团子的爬行速度加快,自己就能完成整套躺下、坐起、爬行、扶着物品短暂站立的全过程。韩宥这个老父亲一边惊叹儿子的成长,一边将家里所有家具的尖锐处都用旧衣和棉花包好。小团子还学会了模仿声音,重复大人的简单音节,若是对方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他还会像模像样地叹气。但如果是韩宥没懂,下一秒他的小手就会落在韩宥身上。
九个月时,小团子学会了叫妈妈和爸爸,能自己稳稳站立,甚至扶着大人时还能踉跄着往前走几步。许是腿上力气增加,小团子喜欢上了蹬着韩宥的身体往他头上爬的新游戏。他能记得更多的人并辨别对方的意图,但对父母的依赖也更重,看不见祝熙语和韩宥虽不哭,但会自己四处爬着寻找直到找到为止。
十个月时,小团子已经能抓着床沿往前走十几步,对四肢力量的控制更加熟练,会吐出单个词,试图用这几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听懂大人的指令。这个月,韩宥缺席,小团子在前几天会眼巴巴地看着门口找韩宥,小手指着门外“爸、爸”地喊,但到后面就不再找了,只是一看见斗柜就开始要大人抱,抱起来后则要把韩宥宝贝的相框一个个按倒才甘心。
十一个月时,也许是因为韩宥上个月的离开,小团子已经不能忍受祝熙语离开他的视线,否则就会大哭。祝熙语苦不堪言,直到韩宥回家把儿子哄好重新依赖上他才松口气,她原来还会羡慕小团子和韩宥之间格外生动的互动,现在却只想要那个从在肚子里就格外乖巧、体贴她的儿子。韩宥也被折腾得够呛,在自己家里活出了偷偷摸摸的架势,好几次都是急匆匆赶去的训练场。
一岁时,小团子已经能独自行走不短的距离,认人认物也不成问题,往往看着大人用过几次某样物品后就能自己模仿出来,对玩具的需求更大,一样玩具研究透彻以后就再也不会拿起来,韩宥最头疼的问题成了为儿子准备玩具和带着简单教学意义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