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慧眼鉴宝(2/2)
“你们好歹让她歇会儿,坐下再说啊!又不急在这两分锺。”
宋时染感激地对姚蔓笑了笑,接过杯子。
她浅啜了几口茶水,这才开口:“花瓶是真的,不过修复过。”
老丁和朋友面面相觑,两人都惊讶不已。
“不会吧?我们之前也看过那花瓶,没发现有修复的痕迹啊!这技术比你还高超?”
“是什么地方修复过?哎呀,还得是内行看门道啊,我们愣是没发现!”
宋时染放下茶杯,有条有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破绽。
“花瓶上的仕女图里,站在窗边的那个场景,窗外是不是有一树梅花?那些梅花是后面补过色的。”
“拿着书本那位仕女原本应该戴有发钗,年代久远,剥落了,他们直接用发色来填补。”
“但是补色的年份不一样,所以颜料的氧化程度也不同,仔细看,能看出差别来。”
宋时染一口气说出问题所在,眸中一片清明地看向老丁的朋友。
“张先生,我记得你说过,对方声称这只花瓶是宋代保存至今的,无损,无修复,所以开价很高?”
老张忙不叠地点头,“对!就因为价格不低,所以我才不敢贸然入手。”
这一行的水很深,鉴定师如果不是德高望重,或者自己信得过的,也不会让掌眼。
宋时染浅笑道:“花瓶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只不过价格至少要打对折。”
要知道古董这些东西,完好程度、修复范围和修复工艺都对价格有很大影响。
显然,今天看的花瓶并不值那个价。
宋时染的脸色严肃了几分,“卖家如果早就知情,还故意虚假销售,人品可见一斑。”
“要是卖家也被蒙在鼓里,说明他的鉴定团队水平不行,他馆里的东西也不好说。”
“顺便提一句,走进馆里的时候,我随意看的那些藏品里,有问题的不止这一个花瓶。”
也就是说,这个卖家至少是个惯犯了。
专门坑蒙拐骗,以次充好,忽悠那些一知半解的客户。
宋时染以前跟着外公外婆去考古现场的时候,就看到过后世修补前世文物的例子。
所以她才会多了个心眼,就像池墨尘那幅米芾的字,也是后期组装在一起的。
甚至连字都不是米芾的真迹,只是后人模仿的而已。
老张听了宋时染的话,如释重负道:“幸好请你来帮忙掌眼,不然我就要踩雷了!”
宋时染摆摆手道:“倒也不必这么说,我相信任何一位专业的鉴定师,都能发现问题。”
“只是这个卖家似乎有恃无恐,他的背后说不定有什么势力做靠山,又或者他认识一些级别很高的鉴定师。”
每一行都有败类,不排除有的人看在钱的份上,忘了初心,做些违背良心的事。
宋时染安慰老张,“花瓶还是有收藏价值的,你如果真的喜欢,不妨砍价看看,打个对折就差不多了。”
品相不完美,价格可以说天差地别。
老丁也说了句公道话,“修复过的地方都无伤大雅,也不是什么裂痕,一般人不会注意到。”
“你就当给家里添个摆件,不用想太多。砍价后入手,哪怕将来转出去,也不会太亏。”
老张心里有底,就去跟人砍价收瓶子去了。
只是宋时染万万没想到,这次举手之劳,会给自己的将来埋下一个重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