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1/2)
画图
小悠:“大姑,我看你在电脑前大半天了,在忙什么呢?——这是3D软件吧?”
大姑:“是的!我用3D软件制作了一个地球。”
小悠:“你这是想算地球转轴偏转的角度?”
大姑:“嗯!”
小悠:“那么多遗址的数据都收集好了?”
大姑:“没有!我觉得可以不用。”
小悠:“这是找到新办法了?”
大姑:“是的!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为《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是考古学家童恩正于1987年发表的,文中说:‘在我国的东北到西南存在一条绵延达万里的半月形地带,从新石器后期到青铜时代,活跃在这个地区的众多民族留下若干共同的物质文化。这条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勾勒出最初的中国,启发了后来无数的历史考古学者。’
我查了一下文中提到的这些时代所在的时间,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4000多年。而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于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区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
而我们之前推测地轴偏转的时间,发生在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之时,而共工触山的原因是‘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失败而发怒,而颛顼大约是公元前2245年去世。
于是,我推测‘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形成时期,应该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前。”
小悠:“大姑,您的意思是,这条‘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就是地轴发生偏移之前的‘北纬30度’,对吗?”
大姑:“是的!所以接下来就简单了,我只要在软件中,将与地球同样大小的圆球进行旋转,当圆球上的边与这个‘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相平行时,看一下软件旋转的度数,就能知道地轴偏移了多少度了。”
小悠:“那您算出来了吗?”
大姑:“嗯!与现在的地球转轴夹角大约是40度。现在地轴的倾斜度大约是23.5度,根据旋转方向和地轴初始位置,经换算,之前的地轴倾斜度为40度-23.5度,约为15度。”
小悠:“40度?那地轴当时偏转的角度好大呀!”
大姑:“这是直接采用软件初始条件的结果——我为了计算简便,没有让地球偏转,也没有考虑地球的轨道位置等因素,因为如果要考虑这些,要引入的数据太多,计算太麻烦,所以就直接用的软件初始数据,才有了旋转40度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实际应该是直接从23.5度转为15度,即为23.5-15,约为8度左右。”
小悠:“哦!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40度-23.5度=16.5度,您怎么约等于15度了?”
大姑:“因为这种算法不是太精确,所以只是一个估算的值,误差范围最少能有上下5度,这里只是少了1.5度,不要紧,看成15度,比较方便画图。”
小悠:“都已经计算出来了,为什么还要画图呢?”
大姑:“你还记得吗?之前提到过,四大文明古国都在‘北纬30度’,而同样的道理,地轴偏转前,那时的文明,应该都在北纬15度或20度附近。”
小悠:“哦!考古指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