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姑说 > 国号

国号(2/2)

目录

大姑:“但更多的是以开国皇帝之前的封号作为国号。比如刘邦的国号‘汉’,是因为他自己曾是‘汉王’;秦始皇就更不用说了,是‘秦王’;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曾是唐国公;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曾是随国公,因‘随’带‘走’不吉利,于在称帝时将国名改为‘隋’;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曾是晋王。

而封号一般来源于地名,能够称霸一方的,其封号品级一般不会低,而封号的大小一般与地方的大小相对应,所以高级别的封号自然不会对应小地方,基本指的是一大块区域范围。而这些大区域的地名在秦朝之前基本都已经定了,如秦地,指陕西中部;楚地,指长江以南;燕地,指河北;晋,指山西等。所以封来封去就那么几个封号,自然就会重名。加之有些建立政权的人如果之前没有封号,就直接以活动区域的名字作为国名,于是导致了更多重名现象的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凉’政权。”

小悠:“五凉?五个凉国?”

大姑:“是的!五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河西先后出现的五个国号皆为‘凉’的政权,史书上将其称为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之所以被称为‘凉’,是因为东汉至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属于凉州刺史部。”

小悠:“这么多‘凉’?是前后建立的吗?我查一下资料:

前凉,由汉族张氏建立,存在于301年至376年。

后凉,由氐族吕氏建立,存在于386年至401年。

南凉,由鲜卑族秃发氏建立,存在于397年至414年。

北凉,由匈奴族卢水胡沮渠氏建立,存在于397年至439年。

西凉,由汉族李氏建立,存在于400年至421年。

——这五凉竟然在时间上还有重叠的!”

大姑:“五凉时期的时间并不长,仅有130余年的历史。他们先后出现,活动区域又大致相当,所以在前面‘加字’来区分很有必要吧?”

小悠:“是的!也难为你们史学家了,前、后、南、北、西——方位都快被‘凉’用尽了——凉州,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这下凉了又凉,五凉了,算是‘凉透了’!大姑,国号还有其他来源吗?”

大姑:“当然!比如明朝的国号,据说是来源于《易经》中的‘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成六龙已御天’,象征着大明是所有变化的最终结果。但大多数人却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

小悠:“我知道!我知道!江湖传言,明朝的国号取自‘明教’的‘明’字。”

大姑:“嗯!同样说不清的,还有‘清’。”

小悠:“对!‘清’这个国号的来源问题,至今仍是未解之迷,也跟‘明’一样,江湖有很多的传说!”

大姑:“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元明清三朝的正式国号都是两个字,即大元、大明、大清,这个‘大’字是他们本来就有的,可不是我们史学界加的,而‘汉唐盛世’的‘唐’,其正式国号就一个‘唐’字,我们平时喜欢说‘大唐’,这里的‘大’字才是史学界加的!”

小悠:“‘明朝’的国号是‘大明’,而非‘明’,是这个意思吗?”

大姑:“是的!”

小悠:“元明清这哥仨的名字挺个性的呀!”

大姑:“所以他们与前朝,绝对不重名!”

小悠:“对!因为前面都是‘单名’,到他们这才加了‘字派’,全是‘大’字辈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