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姑说 > 篡改

篡改(1/2)

目录

篡改

大姑:“小悠,你这摇头晃脑地在做什么呢?”

小悠:“我在读《道德经》。昨天听您说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挺有趣的,而且上网查询,发现,‘《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得出的结论哦,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统计的哦,某些人不能阴阳怪气地说我们‘王婆自夸’!”

大姑:“嗯!那你背了多少了?”

小悠:“这个……那个……字数有点多,所以没背下多少。”

大姑:“字数有点多?那有多少字呢?”

小悠:“五千多字呀!所以《道德经》又名《五千言》或《老子五千言》。”

大姑:“五千多字?那你背了多少字了?”

小悠:“我已经背熟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共计十三字。”

大姑:“没了?”

小悠:“嗯!没了!”

大姑:“这进度有点,怎么说呢?滞后?”

小悠:“大姑,这不能怪我。主要虽然只有五千多字,但这《道德经》太深奥了,我总不能机械背诵吧?我得先理解它的意思吧?这一理解,进度就快不了啦!”

大姑:“那你理解到哪了?”

小悠:“我被卡在这一句,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姑:“这不是《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吗?你这就卡住了?”

小悠:“是呀!完全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大姑:“万能的互联网上,没有给出解释吗?”

小悠:“有。但是解释太多,还互相打架。

比如这里说:‘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而这里却说:所谓道,可以说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谓名,可以说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前面说,可以用语言表述,后面说,不能用语言表达,这不是互相矛盾吗?我不知道该听谁的。大姑,你觉得哪个说的对呢?”

大姑:“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小悠:“除了解释不同外,原文甚至都不一样。这段资料说: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大姑:“恒帝?”

小悠:“我刚查了一下,恒帝是指汉文帝刘恒,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他生卒年是公元前203年-前157年,比您早了约150岁。”

大姑:“那我当年学到的版本,就应该是修改过的版本了。”

小悠:“肯定是!而且还不知道第几个修改版。”

大姑:“还有好几个修改版?”

小悠:“是的!现在《道德经》已知的版本就有好几个,《道德经》的总字数也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大姑:“这么多版本,不知道背哪个好吧?”

小悠:“是的!而且本以为马王堆帛书版已经够古老了,应该是最接近原版的了,但不是,还有更早的。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版,就比马王堆汉墓帛书版要早,而且麻烦的是,跟马王堆一样,这个墓中出土的版本也不是只有一个,马王堆出了两个版本,这个墓中竟然有三个版本。

更让我头痛的是,考古界甚至推出了‘甲骨文版’。这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道德经片段,其年代约为殷商晚期。甲骨文本的篇幅为100字左右,内容与今文本的差异较大,但也包含了一些道家思想的基本元素。例如,甲骨文本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句子,与今文本《道经》第42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