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1/2)
名字
大姑:“我姓班,名昭,一名姬,字惠班。”
小悠:“所以,可以称您 ‘班昭’,也可以叫您‘班姬’或是‘班惠班’?”
大姑:“是的!”
小悠:“你们古人可真爱取名,你一个人就有三个名字,要是放现在,银行卡之类的都跟身份证绑定,你这名字换来换去,各种手续办下来,非烦死不可!不过,‘名字’不是一个词吗?您为什么把‘名’与‘字’分开来说呢?”
大姑:“因为在古代,‘名’与‘字’是不一样的。‘名’是出生之时取的,而‘字’则是成年时取的!”
小悠:“成年?18岁?”
大姑:“不是18岁,我们古代女子成年的年龄是虚岁15岁。”
小悠:“年龄还有‘虚’‘实’之分吗?”
大姑:“是的。”
小悠:“有什么不同吗?”
大姑:“大概的区别就是一个人出生那一年算‘0岁’,还是算‘1岁’,前者是实岁,后者是虚岁。”
小悠:“有点抽象!”
大姑:“举个例子吧!今天是2024年元月8日,假设今天有一个小孩出生,那明年的元月8号这个小孩是几岁呢?”
小悠:“1岁呀!”
大姑:“这就是实岁,因为实岁将小孩今年视为0岁,所以到明年加1岁,则为1岁!而按照虚岁的算法,这个小孩今年是1岁,明年加1岁,就是2岁了!”
小悠:“按虚岁算,我们所有人都平白变老了一岁——这太不友好了!‘虚岁’算法太没道理了!”
大姑:“‘虚岁’和‘实岁’一样,都有其自身的计算道理,‘实岁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活满了第几年’,而‘虚岁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第几年’——两者都是表述一个人来到世间的时长的一种方式,只是角度不一样。”
小悠:“一个是‘活满’!一个是‘活过’!后者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大姑:“是的!这是一种不求完满,只要曾经拥有的豁达感——或许这就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古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大悠:“豁达?平白老了一岁,我可豁达不起来,怎么都不可能豁达的!我还是用实岁吧!”
大姑:“呵呵!现代女性不应该比我这个古人更洒脱吗?为什么在年龄上这么计较呢?”
小悠:“对哦!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这么计较年龄呢?年龄不就是一个数字吗?”
大姑:“你在年龄一事上遮遮掩掩这么久,竟然都不知道为什么?”
小悠:“不知道!”
大姑:“那你有想过为什么吗?”
小悠:“没想过!只知道大家都在意,我不过是其中之一。”
大姑:“人从众?”
小悠:“是的!反正随大流总不会错!听老人的话不吃亏!”
大姑:“你现在就不打算去想想?”
小悠:“想想?想什么呀?有什么可想的?”
大姑:“唉!”
小悠:“大姑你为什么叹气呀?”
大姑:“我记得我曾经当过教师吧?”
小悠:“是的!不仅是当过,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教师’!怎么忽然想起这个了?”
大姑:“我想以‘教师’的身份赠与你一个头衔!”
小悠:“真的吗?那太好了!是什么响亮的名号——哈哈哈!我也要有名号了,还是‘中国第一’颁发的,以后行走江湖,我也算是有‘万儿’的人了!快说!快说!是什么名号?”
大姑:“最难带的学生!”
小悠:“‘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想当年,所有老师都这么说,而且跟每届学生都这么说。哼!两千年了,老师怎么还是一个样啊!我信你才有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