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 > 加工作坊

加工作坊(1/2)

目录

加工作坊

“孙站, 啥事啊?”宁富田向来不是很喜欢孙站长的为人处世,平时遇到他都是能躲则躲,但这回刚同人家借了回收泵,于情于理装听不见都不合适, 只好客客气气地答话。

孙站长面带笑容, 拍拍宁富田的肩膀:“老宁啊, 你也知道,眼下虽然新云大队干了这起子缺德事被抓了, 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难保其他大队不会有样学样。”

“我思来想去, 咱们公社这么多个大队,就你们最老实, 以后这加工干货的事,就你们干吧。”

宁富田一听这话,乐得眉开眼笑, 往收购站交干货,这可是个肥差, 不仅能把收购站挑剩下的小鱼小虾做成干货, 而且一斤干货的收购价足足是鲜货的4-5倍。

可惜这等好事从来落不到解放大队头上。

过去新云大队把孙站长巴结得到位,收购站一向都把加工干货的任务交给他们。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 新云大队昧着良心干蠢事,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本来乍一听说这事是徐夏和宁文折腾出来的,宁富田还有些嫌她们多管闲事, 得罪人。

没想到多亏她俩这一折腾, 反而把“肥肉”叼回了自己家。

宁富田不禁为自己那点私心而感到脸红。

“不过丑话我得说在前头, ”孙站长见宁富田乐得嘴巴都合不上,正色道, “这干货你宁大队长可得把好质量关,品相得好,盐也不能过多。”

过去解放大队每家每户也会将收购站挑剩下的小鱼小虾腌制成咸鱼和咸虾,自己在家就着粥吃。

又不用拿出去卖,故而品相、味道都不大好,为了能长久的保鲜,大多都做得特别咸,大不了多喝几口水呗,水能值几个钱?

要不是食盐还得用钱买,村民恨不得把咸鱼天天埋在盐堆里。

宁富田:“孙站,要不您受累跑一趟,给我们队的人说个标准呗。”

孙站长双手一摊:“我又没上手干过,你自己回家琢磨去吧,不过关的干货我可不收。”

啊?

宁富田笑容僵在脸上,眼睁睁看着孙站长上了他那辆小货车扬长而去。

“支书大爷,不如咱们先上县里副食店买条咸鱼,那里卖的可都是各个公社的收购站送来的,然后咱们再回去动手研究。”徐夏和宁文在一旁将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宁富田想到又要花钱,忍痛点头:“只有这个办法了。”

三人骑上车,急匆匆去副食店买了条咸鱼,便回了解放大队。

宁富田从仓库里取出几个竹筐,上队里转了一圈,从刚打完鱼回来的人家里赊了几筐鱼,带人擡到了队里的食堂。

徐夏和宁文在食堂里则埋头干得热火朝天。

只见炉火熊熊,灶台上的铁锅被火焰紧紧包裹,不停地发出“滋滋”的声响,大大小小的气泡不断地从锅底冒出,铁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翻腾。

听见宁富田带人进来的动静,宁文站起身,从灶台上拿起一杆秤,勾起一筐鱼称重:“4斤1两。”

蹲在地上生火的徐夏探出头说:“那就往水里再加大约4斤盐。”

“才四斤鱼就加四斤盐这么多,能行吗?”宁富田问。

过去解放大队腌制咸鱼时,大约每百斤鱼撒三十盐,相当于四斤鱼才放不到一斤半的盐。

徐夏指着灶台上足足装了百斤重水的铁锅解释道:“看着盐多,实际加到这水里就没多少了。”

宁富田半信半疑地说:“行吧,先让你们试试,反正还有好几筐呢。”

宁文将盐洒入锅里,拿出铲子搅和了两下,雪白的盐粒就消失在了水里。

宁富田端起称过重的鱼问:“直接倒进去吗?”

“不!不!让我来。”徐夏连忙站起来,拿出两把铁钩,分别从两边挂住筐沿,端起竹筐小心翼翼地按进沸水里。

刚才还翻涌的滚水立刻就沉寂了。

徐夏小心翼翼地握着铁钩,按照逆时针方向将竹筐在水里慢慢转圈。

随着再次沸腾,水表面飘起来了一层白色浮沫。

徐夏朝锅边的铲子努努嘴:“宁文,快拿铲子把浮沫打出来。”

待宁文从锅里将浮沫都打出来后,徐夏连忙将竹筐从锅里擡起来,将水在锅边沥干。

大约过了一分钟,确认再无一滴水珠从竹筐里漏出来后,徐夏端着竹筐便朝队部院子里走。

宁文早就在院子里铺了一层干净的塑料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