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珠改名(2/2)
家属区的规矩严,没有特批,货车和小汽车是不能开进去的。
如果是骑自行车的,甭管你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只要进了大门,都得从自行车上下来,老老实实地推着进去。
不为别的,就为了安全,家属区住着那么多老人小孩儿,要是有不长眼的把别人撞了,那不摊上事儿了。
宁文刚从后座上跳下来,就看见孟奶奶急吼吼地往外走,连忙高声叫道:“孟奶奶!你去哪儿啊?”
孟奶奶闻声望过来,慈祥地笑着:“哟,你俩咋来了,这不肉联厂新到一批猪下水,我打算去买点呢。”
别看猪下水闻着臭,洗干净之后吃着可香了,价格还不到普通猪肉的三分之一,又不要肉票,简直和白送没什么两样。
“我们刚上华新买了教辅,顺便给孟珏也捎了一份。”徐夏指着自行车前框说。
“哎哟,你俩可真有心,直接上家里吧,孟珏也才回来没多久呢,”孟奶□□也不回地说道,“我可得走了,去晚了人家该卖完了。”
两人熟门熟路地走到孟家楼下,徐夏将自行车绑在楼梯口的栏杆上,从车筐里捧出一套教辅,“咚咚咚”跑上了二楼。
孟家的门是双层的,里面一扇木门没关,掀着一条缝儿,外面这间铁栅门牢牢地锁着。
见没有地方敲门,徐夏只得扒拉着栅栏喊起来:“孟珏,快出来开门!”
“谁啊!”孟珏不耐烦从房间里走出来,一看见徐夏和宁文,耷拉着的嘴角立刻就翻转了方向,“你俩咋来了。”
徐夏将手里的教辅拧到他眼前:“给你带的资料,华新都卖断货了。”
“啊?给我的!”孟珏的表情从吃惊迅速变成了欣喜,嘴角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徐夏催促道:“乐傻了是吧,愣着干嘛,开门儿啊。”
孟珏这才如梦初醒般从裤兜里摸出铁门的钥匙,“啪”地一声打开锁,“快进来坐。”
徐夏将手里的教辅塞到孟珏怀里,拉着宁文大咧咧在沙发上坐下。
孟珏狗腿地戳开电视机。
这黑白电视还没有遥控器,屏幕旁有个圆形旋钮,用来转换频道。
拧来拧去,不是在放新闻,就是在放革命样板戏,都看腻了。
没想到扭到沪台,竟然在转播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
“停!就看这个!”几个月没见过电视的徐夏指着屏幕兴奋地说,“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我看这电视剧名字可以改成《赵晓莹》。”
宁文笑得趴在沙发扶手上,一擡头,眼神却被餐桌上的一堆书吸引了。
只见孟家餐桌上整整齐齐码着三套书,外包装上的牛皮纸用黑笔写着几个大字——教辅资料,华新书店新到货。
徐夏和孟珏可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怪不得孟奶奶说他刚回来。
跟在后面的孟珏注意到宁文的眼神,一边冲她作揖一边挡在餐桌前,用手将那堆教辅资料往里推了推,又从板凳上拿起饭菜罩将它笼住。
宁文将这一切收在眼里,她也懒得戳穿,干脆做个顺水人情。
幸好徐夏正目不转睛的在看电视,半点儿没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
确认从饭菜罩外面看不出来里面的内容,孟珏深吸了一口气,镇定地说:“给你们尝个新东西。”
徐夏:“什么新东西?”
孟珏钻进厨房,拿出两个装着橙色液体的玻璃瓶子放到茶几上:“北冰洋汽水,老好喝了。”
徐夏和宁文一路过来是滴水未进,嗓子眼儿早就渴的冒烟饿了,也不和他客气,一人取了一瓶,咕噜咕噜地大口喝了起来。
这《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讲的还是老一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打开电视的时候已经播完半集了,看了没二十分钟就演完了,画面“唰”的一声变成了满屏的“雪花”。
三人见时候也不早了,便收拾好书包一起骑去了阳高。
果然上晚自习的时候,许老师就宣布,从这周开始,课程调整,每天下午统一去解放大队学农。
一听到这消息,学生们都高兴坏了,一时间,教室里充斥着欢声笑语。
赵晓莹也不例外,她转过来,笑嘻嘻地说:“说是去学农,和玩儿也没什么两样了。”
徐夏抿抿嘴:“你别高兴的太早,这次怕是没以前那么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