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1/2)
拒绝
起初宁富田带着这封信去了市里的水产学校, 水产学校的老师一看内容,就警铃大作,带着他拿着信趁夜去了省城的海洋学院。
70年代初海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将省城海洋学院的水产系剥离, 成立了江海市水产学校, 下设两个专业, 捕捞与水产养殖。
故而水产学校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省城的海洋学院, 与校领导都很熟悉。
海洋学院接到信后,立刻就通知全院教授老师开会, 研究信里提到的内容。
诸位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了徐夏信中所写的内容,还建议校领导立刻给国家海洋局去电, 全国上下进行行业整顿。
国家海洋局收到电话后,连夜召开内部会议,将信件内容整理成正式公文, 通过机密电报形式下发至沿海城市,要求立刻执行。
估计这会儿文件已经下发到解放大队了。
至于国家海洋局为什么这么重视海洋学院的建议, 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海洋局是海洋学院的主管机构, 及时吸纳优秀建言是他们的工作职责。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海洋局的干部职工乃至历任领导,90%以上都毕业于海洋学院, 自己过去的老师打来电话, 又是关系到国家渔业资源的大事,岂有不应之理。
把公文下发完毕, 国家海洋局转头就打电话给海洋学院邀功, 临了, 特意问起这封信的主人,提议不如走绿色通道, 将她提前召入海洋学院学习,以免埋没人才。
就是海洋局不提这茬,海洋学院的几位教授也已经蠢蠢欲动,预备寒假的时候到解放大队,亲自去见见这位徐夏。
华国取消高考已经九年了,现在想要进入大学,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推荐上大学,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只需要经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程序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顾名思义,不需要经过高中学习,初中毕业即可,年龄也不做要求,但有一个硬性条件——必须在农村接受过两年以上的劳动锻炼。
从这招生条件就能看出,这工农兵大学生,更偏重的并非学习成绩。
故而海洋学院这几年招收的学生,质量层次不齐,能上完高中的学生十个里也难得有一个,其他人说是初中毕业,但很多人连基本的学科知识都不具有,还得教授老师手把手从高中开始教起。
而且还有很多不少人,岁数大得快赶上学院老师的年纪了,家里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最看重自己的面子,哪里受得了同龄甚至比自己年纪还小的老师的批评和指责。
故而这几年海洋学院的老师都苦不堪言。
现在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正儿八经的高中生,成绩又好,还对海洋这么有热忱,年龄和教育程度都合适,当然不能轻易放过。
这边一接到电话,几个教授老师兴奋至极,如果不是身上还肩负着科研任务,走不开,恨不得当场就瞬移到阳高来,把徐夏带走,收在自己门下做弟子。
学院最后选派了暂时没有教学任务的田龙诗跑一趟阳高,临行之前,那些不能亲自来的教授都叮嘱她,务必要将人速速带回。
“啊?”听到这里,徐夏和宁文都惊呼出了声。
没想到写封信的蝴蝶效应竟然这么大。
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程序看着简单,但可供分配的名额极少,解放大队和渔阳公社的城关中学是一个也没有,要不然徐夏和宁文作为优秀毕业生,压根就不用上高中,直接就去上大学了。
如今海洋学院能提前特批徐夏入学,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
宁文想到了事情的盲点:“为啥不是让徐夏到水产学校学习?”
徐夏写的内容,论理儿都是同捕捞相关的,去水产学院学习才更专业对口。
“估计就这两年吧,水产学校就要并回海洋学院了,”田龙诗面不改色心不跳,“大学拢共要读四年,没必要来回折腾。”
其实并校这回事,也就是开会的时候提过一嘴,至于是两年还是五年七年,也没个准话。
田龙诗才不会说,海洋局领导的原话是,由徐夏同学自行选择是到海洋学院还是水产学校学习。
反正水产学校的老师都是海洋学院出去的,天字第一条,尊师重道,怎么能和自己的老师抢学生,大不了以后再赔他们一个好了,至于能不能像徐夏这么合适,那就不能保准了。
“太棒了,要是爸妈和萍姨知道这消息,准得乐坏了。”宁文高兴地跳起来,“啪”地轻了徐夏脸颊一口。
“田老师,恐怕我要辜负您的好意了。”徐夏却没一口答应。
田龙诗笑容僵在脸上,她从来没想过,有人会拒绝特批读大学这回事,莫非是看不上海洋学院?
是,放眼全国,海洋学院确实不算是什么特别好的学校,但是她这口气,未免太轻狂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