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2/2)
“我一想,我儿子是学医的啊,他刚好暑假在家。最后温先生拗不过我们,问我们的住址,知道我们那里有电话,然后试了那辆车,诶嘿,居然还能开,就这样我们骑单车骑了两天多三天的车程,温先生开五个小时车就开到了我们家。”
“还能开车?”戎玉怡讶异道。
“对啊,路上走走停停的。”张姨补充,“我跟阿良都不会开车,只能是温先生来,他精神不太好。”
直到今天,张香梅都仍记得那天的种种,男人一席黑色西装,白衬,半边脸有血,领子亦沾了血,一手搁着车窗撑精神不济的脑袋,一手握着方向盘,唇色发白,呼吸时轻时重。
“还好最后支撑到了我家,我儿子,他叫景力,在省会大学里学医,假期回来探望我们,给温先生处理了伤口,但家里没有条件,只能简单清理包扎。”
“然后呢?”戎玉怡已经全然忘记自己正在吃早餐,手里握着的筷子也停在空中。
“然后,温先生打了个电话,说接下来麻烦我们两天。”张姨回忆着当时的经历,“第三天,他就走了。”
戎玉怡啊了一声应着,不让张姨的话音跌到地上,缓缓点点头。所以车祸就是这次造成的?两年前?脑袋里的淤血也是当时的后遗症,只是当时不严重,扩散的不快,到今年才愈发严重?
她忽然不说话了,张姨也猜不出姑娘在想什么,便说:“温先生是个好人。”
“嗯?”戎玉怡看她,何以见得?
“这栋楼房就是温先生给我们住的。当时我们都当自己做了一件善事,救了一个人,别提多高兴,就压根没想过救人还真的能获得回报。结果两个月后,有人上门来,说给我们一栋房子住,还能资助我们的儿子出国读书。”
“当时我们都以为是骗子嘞,想着真是没天理啊,这么穷了还能骗,拿来扫把就要把人扫出门,还好对方及时报上名来,我们才知道,居然是真的。”
张姨停下手中动作,望着面前这栋小楼,依然感觉很不真实,嗟叹道:“苦了一辈子,老一辈都说好人有好报,原来是真的。”
……
中午,那几个出门外出的人赶在午餐前回来,车身车胎溅了许多黄泥,后头跟了一辆大货车。
众人下了车,床垫床具一件一件往楼上搬运,温铩羽端了一杯水,边喝边上楼寻人,发现她在起居室的沙发上看书,面前一架风扇对着她吹,吹得黑发凌乱纷飞。
他二话不说,将风扇拉出两米远,拍了一把风扇背后的按钮,风扇痴呆,变摇头风扇。
“刚起床?”他凑近了一点,去看她的嘴角。
半夜涂过药,现在好多了,瞧着愈合了。
戎玉怡任他揪着自己的下巴,没挣扎,“嗯”了一声。
下巴被放开,他起身喝水。
“你早上出门怎么不叫醒我?”戎玉怡问。她眼神闪烁,溜了一眼他的额头,没有任何伤口,去祛疤了?不过也不意外,这人有点自恋,祛疤在预料之中。
“想出门?”温铩羽在她身边坐下来。
“想。”戎玉怡穿着裙子,屈膝坐着,背后靠着抱枕,他挨着脚坐下,戎玉怡不由得缩了缩身体,把裙子盖住双脚。
“等天晴的。”他说,“这边路不好,下雨太危险了。”
下午小楼恢复安静,一楼大门两边大敞,外头又在下雨,雨水淅淅沥沥地。
几人凑了两桌麻将,一桌在小房间里,一桌在客厅里。
戎玉怡早上问张姨有没有书,张姨给拿了一本她儿子的《水浒传》,本来戎玉怡在发问之前,猜测应该是没有的,书太贵了,张景力没有搬来小楼之前就已经出国,意味着他就算有书,也是过去生活不太富裕时候买的书,但生活不太富裕的话,戎玉怡更倾向于向学校图书馆借书来看,性价比更高。
好消息:张景力有书,还是《水浒传》全册。
坏消息:只有《水浒传》全册。
戎玉怡向来不爱看古代为背景的故事,不过有总比没有来的好,她试着耐心阅读,倒还真让她看进去了几章回。
下午三点钟,张叔张姨做了红豆糖水做下午茶,戎玉怡才意犹未尽放下书,另外几个人也意犹未尽离开了麻将桌。
她低头喝着糖水,听张姨问大家晚上想吃什么?早上出去大采购,买了许多食材回来,有菜有肉有海鲜。
戎玉怡没说话,她向来不会在多人场合做拿主意的那个人,只专心喝着糖水。
与之相反,温铩羽是要决定主意的那个人。
其余人也没吭声,等着老大拿主意。
偏偏,温铩羽在报了几道菜名后,扭头问她:“你想吃什么?”
“我?”戎玉怡擡头看他,想了想,“菠萝咕噜肉?”
康定刚想说没有菠萝,他们去了菜市场,这个天,生果不新鲜,只买了西红柿。
戎玉怡又说:“不过我想吃你做的。”
他会放很多菠萝,戎玉怡喜欢吃菠萝,在外面吃很多商家老板都不舍得用料。
话音刚落,一屋子都静了下来,没有动静。
怎么不说话?戎玉怡等了好一会儿,依然没听到温铩羽的回答,才茫然擡起头,发现后者在看她。
不仅他,全屋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身上。
戎玉怡一愣:“怎么了?”
她下意识摸摸自己的脸,以为是脸上脏了,或者身上多了什么,不会是虫子之类的吧?她眉头一皱。
这时,身边的温铩羽却传来一句惊讶的:“什么,我还会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