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沈记美食摊 > 送别

送别(1/2)

目录

送别

自上次跟宋明远在马车里争执了一番, 两人最后不欢而散后,沈昭昭也有几日没见过宋明远了。

而宋明远那日酒醒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但想着沈昭昭可能还正在气头上,就没立时来找她,想着是要冷处理这件事。

过了几日后,沈昭昭在百味斋的一楼大堂里见到了宋明远。

两人再见面都很默契地回避了那天的话题。

沈昭昭正好有生意上的事情跟宋明远说,沈记的食单前两日已经调整了下, 先推出了鸭血粉丝汤试了下水, 果真受到了不少食客的欢迎, 第一日就将沈昭昭的准备的几只鸭子给消耗完了。

毕竟冬日里大家伙儿对热食的追捧更为热切, 看着这滚烫的汤底, 晶莹的粉丝还有鲜嫩得几乎入口即化的鸭血,汤浓味香,一口下去,热气香气从舌尖落入心底, 这绝美的滋味自然让人陶醉不已。

在寒冷的连续夹击下,怕冷的临安人揣着手缩着脖子, 过得都畏畏缩缩的,心弦紧绷,只想找个小小的避风港,逃离这寒冷的天气。

而在沈记这里, 一碗热腾腾的汤粉下肚, 连体内的汗都被引出来了, 简直让人通体畅快, 精神振奋,人舒服得都t要忍不住喟叹一声, 实在是过瘾极了。

整个人惬意得感觉都展开了,热气充盈下,再次走在凌冽寒风中似乎都有了依仗。

食为天性,不要小瞧食客们对美食的热情追捧,念着这一口热汤粉,哪怕是大冷天的,都有不少人特意为它而来。

沈昭昭想着鸭血粉丝汤既然这么受欢迎的话,那么就乘胜追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出其他不同材料的的汤粉品类,像什么酸辣粉、肉末酸菜米线、鱼丸汤粉......

宋明远听沈昭昭说完,赞赏地看着她,嘴角浮起笑意,说道:“这些事情都按你的意思办好了,不用特地跟我说一次的。”

沈昭昭淡淡道:“你才是百味斋的老板,出钱的人是你,这些事情本该就要让你知道。”

宋明远点点头,不置可否,觉得今天的沈掌柜感觉怪怪的,又有可能是他多虑了。

不过他正好也有事跟她说。

那日跟临安城内各商行行头的聚首的席面果真起到了作用,宋明远此前选好了两处地方作新分店的地址,这两日都顺利地定下了。

宋明远想到之后这两家店即将顺利开业,自己的生意更加蒸蒸日上风生水起,心底颇为自得,笑意展开,

“我选的这两处百味斋的新地址,位置都是极好的,一处就在御街上,两层楼,店面比现在的地方还要大上许多,另一处在城西,也坐落在人流量很大的地界,原本就抢手得很,花了不少银子租来的。”

而后又看了沈昭昭一眼,温声问道:“沈掌柜到时可要随我去看看?到时候若后厨或者其他地方的装修有想法的话正好可以一并提出来。”

沈昭昭想了想,确实该去一趟看看,点了点头:“行,到时候我随你一起去。”

说完后,她一脸严肃又认真地看着宋明远,“宋老板,我这里有些话得跟你先说清楚。”

“请讲。”宋明远伸手摆出了个请的姿势。

“之后百味斋除了后厨、菜式相关的事情由我主理外,其他要出面的场合我应该都不会再参加了。”沈昭昭直言道。

自上次那场宴席后,沈昭昭觉得自己当时原本就不应该出席,这样也不会给别人有机会通过自己来攀扯上林淮书了。

自己最开始也只是答应宋明远当这百味斋的掌柜,既然自己跟宋明远的想法难以达成一致,百味斋既然是他的,那自己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再说沈记和百味斋本来就是两家店,因为自己的关系才让别人误以为是一家店,造成了多般误会,既然自己早就准备以后会从百味斋的经营中退出,那何必现在让两者牵扯过深呢?。

到时候以后真要分开的时候反而牵扯不清。

既然这样,那以后自己就只当好百味斋的掌柜跟掌勺好了,不需要自己露面的场合就尽量不露面。

在百味斋这儿,自己确实要好好摆正一个打工人的位置。

宋明远听完她说的,一时间没有说话,瞧她说得一脸认真,嘴角牵起淡淡的笑,“你这是要跟百味斋划清界限?”

沈昭昭皱了皱眉,摇头解释道:“百味斋本就是你的,而我只不过是你聘来的,我做好我分内的事情,何来的划清界限一说呢?”

宋明远知道上次的事情面前这小姑娘还跟自己没有过去,他也不想再跟她多解释什么。

看着吧,等新店面开起来,她每日能分到的银子会比出生到现在见过得还要多,拥有过这些钱财后,到时候她还舍得放弃?还不是要牢牢地跟自己绑在一起?

到时候自己得好好告诉她抓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什么都是虚的。

就这样定定地注视了沈昭昭半响,宋明远最后叹了口气,语气里夹杂着重重地无奈,“那就随你吧,沈掌柜。”

---

冬日的清早迷蒙一片,寒意浓重,树枝上、地面上都铺满了一层白霜,这个时间点,虽说是数九寒冬,街巷上已经有不少讨生活的人们来来往往了。

一声有力地马嘶声穿过城门,薛师傅架着马车带着沈昭昭和三娘来到了城外的送客亭。

这里既然叫做送客亭,自然是汇聚了天下离别人,城里的人迎送亲友一般就止于此。

沈昭昭跟三娘下马车的时候,特意在那亭前瞧了瞧,说是叫送客亭,其实就是一小土坡上搭了个四面透风的亭子,上头顶着一木匾,也不知是谁写了“送客亭”三个字。

周边还有几个小摊贩搭了棚子卖些热茶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