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千岁 > 第212章 猜测

第212章 猜测(2/2)

目录

“换句话说,若放任他们北上,对他们不管不顾的,他们之中若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朕如今不在京都,齐王又仁慈,朕是怕北边会乱,到时大家伙儿人人自危,粮草就更续不上。”

姚元靳听罢又不开口了,眉间闪过厉色。

李熙见他这副模样,就知他被逼急了,还不等他开口,便紧接着擡眼说:“好了,朕知道你在想什么,若朕没猜错的话,你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在半路全部截杀,以防消息泄露,对不对?”

“可你想过没有,莫说他们是我长澹百姓,他们都是看起来那样可怜的一群人,老弱妇孺都有,就算你能下这个令,你的兵敢举刀吗?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敢举刀,他们心中会没愧疚吗,他们日后还能奋勇杀敌吗?”

“……”

话音落下,姚元靳又急又气地握紧拳头,眉间厉色却已散去,转而被更加无奈的疲惫替代。

“皇上明鉴。”姚元靳抱拳说,脑袋一直耷拉着,既有被李熙看穿心思的窘迫,又有对现状无能为力的难受,看着就像一只丧家犬。

“臣关心则乱,只是一时想岔而已。”姚元靳说,“但除此之外,臣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了,臣……臣只是心疼自己手底下的兵,也对今日从那些流民口中听到的话心寒。”

任谁也不想被自己国家的百姓指着鼻子骂成匪,更何况他们此去岭南,已是九死一生的豪赌,身后无路可退。

虽然能理解,但很伤心,姚元靳说着说着,脸上颜色几经变化,忍不住把头垂得更低了。

姚元靳从前在边关时,因为每日要防着大沧的小动作,还要防范一些游牧部落每到冬天的骚扰,一刻不曾懈怠过。

再加上边关的百姓都很淳朴,他们因为见过战争,就更加懂得和平的不易,从来都对他们这些守关兵很亲近,见面也愿意热络地同他们问声好。

哪知道当他为了前途进京后,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越是远离边关,越是经济繁华、贵族林立的地方,对武将是越不待见的。说白了,若不是当今有李熙这个重文也重武的皇帝在上面压着,换在其他年间,大家伙儿就只会觉得他们是一群头脑简单的大老粗,不屑与他们同路,除了世代都是军户的人外,任何家里有点积蓄的富户老爷们,或是祖上有荫蔽的贵族老爷们,都不会考虑让自己的子孙从军。

这样想着,姚元靳又不仅想到前几年战死沙场的邵毅轩,心中更加悲凉。

有什么比戎马一生,到头来却不被皇帝信任,也不被百姓接纳更难受?哦……不对,好歹李熙现在是信他的,李熙好像是个还不错的皇帝,只要李熙在一天,他们这些人就能过得顺心些,起码不用再每天劳心费神地和自己人斗了。

这样一想,姚元靳又觉得心里好受些了,他想起前阵子有人弹劾邵晏宁,让李熙面临与承干帝当年相似的抉择,但李熙却坚定地站在了邵晏宁那一边,心中顿感十分欣慰,满身的血又热起来,并对自己方才想大开杀戒的想法感到很惭愧。

正当姚元靳出神着,良久,却听对面一直没答复他,只坐在那不知正看着什么的李熙忽然开口,轻声说:“……对啊,朕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姚元靳一惊,猜到李熙大约是想到办法了,连忙问道:“皇上?”

“皇上?”姚元靳再顾不得其他,满脸焦急地问,“皇上您在看什么?您有办法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们到底该怎么把这些粮草全部运到岭南去?”

李熙却不回答,只动作利落地把手里书信收起来,不知在想什么。

姚元靳对此急得不行,本能就想站起来看,却被李熙不着痕迹地伸手盖住,不给他看那封信。

又过了好一会后,李熙才像是忽然想通了,擡头问姚元靳道:“姚元靳,你说……朕适才经人提醒,忽然就想到,若南月那边的粮草,真如他们对外表现出来的那样充足,可以同我们慢慢耗,他们又为何会如此狗急跳墙,想方设法损毁我们的粮草呢?”

姚元靳反应慢半拍,听罢只愣道:“……嗯?谁提醒了?我提醒了吗?”

李熙没来由地噎住一下,对姚元靳出声打断他很无语,啧声说:“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朕方才忽然想到,他们南月是不是也没粮草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