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2/2)
赵雪青自顾自地琢磨着人像画的事情,想了半天,没有章法。快睡着时,想起另外一件事,说:“你不要让他们叫我王妃,传回京里怎么好,他们现在说我善妒,后面不得再传我轻狂。”
“你放心这里都是我母亲的人,没有人会乱传闲话。”李逾明说,“反正等时机合适,你本来就要做我王妃的。”
赵雪青不想讨论这件事,便不说话了。
*
溪南是都朝南方地区最大的省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和京城大不相同。6月本是炎热天气,溪南却如春天一样,温度适宜,十分舒服。
赵雪青发现李逾明到了溪南后,整个人变得放松柔和,经常会和凌叔等人说话谈笑。他也不用每日出门,除了到达后第二日早起祭拜他母亲之外,其他时候都会睡到日上三竿起床,悠闲地吃完饭再处理公事。
赵雪青从小自律惯了,每日到了时辰总是准时醒来,再睡反而腰酸背痛,所以坚持每日早起。到来的前几日,李逾明不起床,她自己先把给众人准备的礼物分发下去,再和他们说说话,了解一下府邸情况。再后来,起来之后吃完饭开始在府内四处闲逛,逛了几日,发现溪南植被多样,有很多自己在北方从未见过的植物,甚至杜如风找来的书上几种植物也有,带着书去比对,每日乐不思蜀。
李逾明每次起来都不见她的人,只能派人去找。有时候即使找到,也要反复催促她才愿意回屋来。
她十分喜欢这里,他很开心。
这一日,李逾明晚起,一坐起来,发现赵雪青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倒觉得稀奇,问:“坐在这里干什么,怎么没出去玩?”
“你醒了?!”赵雪青闻言立马扑到床边来。
李逾明起身,问:“什么时辰了?”
“巳时三刻了。”赵雪青示意闻声进门的丫头出去,自己把衣架上的衣服拿过来,要服侍他穿上。
她的殷勤不同寻常,李逾明戒备地问:“你一直在等我醒来?有什么事吗?”
“我早上听凌叔说起,溪南的舟子山有一处前朝建的舟子石窟,你知道吗?”
“周子山?”李逾明闻所未闻,摇头道,“没听说过。”
“真的有。”赵雪青说,“凌叔说有人去过,还带回一个小小的佛像,把它送给凌叔的孙子当玩具玩,我刚刚要了来,可惜佛身已经碎了,只剩一个脑袋了,你看!”
李逾明在她摊开的手掌上看到了那个脑袋,说:“你不是相信神佛吗?怎么又百无禁忌了,把佛像的脑袋攥在手里?”
赵雪青被提醒,马上恭敬地把佛像放在了桌子上,说:“我去过西北的石窟,这个佛像塑造手法不太一样,我想去看看。”
“若是真的有,过几天去看。”李逾明随口答应。
“我想下午就去。”赵雪青急不可耐。
李逾明皱皱眉,说:“真有这么个山吗?我怎么从没听过。你叫凌叔来,我问问他。”
“凌叔没空,他去打听到底是去过周子山石窟。”赵雪青说,“好让他给我们带路。”
看样子真有石窟,李逾明心中叫苦,他对此一窍不通,兴趣不大。好不容易能休息几天,不想大夏天长途跋涉去看什么石窟佛像,说:“那等凌叔找到人问清楚再决定吧。”
谁知他早饭还没吃完,凌叔就找到了那人,原来是府上一位叫朱卫的仆人去过。凌叔把他带过来给赵雪青问询。
李逾明询问舟子山在哪里,怎么没听说过。
“在息龙山附近,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王爷可能不知道,住在那周围的当地人才知道。”凌叔回答。
“息龙山在三省交界处,离这里很远,快马加鞭也要大半日才能到。”李逾明对赵雪青说,“坐马车要走一天多才能到。”
“不是没到息龙山吗?还在溪南境内。”赵雪青实在想去,说,“应该不用那么久。”
李逾明幽怨地望了凌叔一眼,凌叔心虚地低下头。
赵雪青又问朱卫石窟的详细模样。朱卫虽去过,但也只是凑热闹,一窍不通,只得硬着头皮答:“最大的佛像挺大的,三四人高。”
“石窟里面有壁画吗?”赵雪青问。
“好像是有吧。”
“是什么样的?颜色还鲜艳吗?”
“里面黑漆漆的,看不出什么来。”朱卫无奈,求救的看向一旁的凌叔。
凌叔低着头,他又看李逾明。李逾明也不理他,自顾自的吃饭,由着他被连环拷问。
“你这两天有什么事吗?”赵雪青见确实问不出什么来,又转向李逾明。
“事情嘛,倒是没什么事。”李逾明知道必须得陪她走一遭,说,“那这样,我们准备一下,后天出发怎么样?”
“明天不行吗?”
“舟子山的具体位置在哪,周围有没有住宿吃饭的客栈,石窟里面漆黑,需要带些什么工具,这些都要先打听清楚。”李逾明说,“给凌叔他们一点时间,一切准备妥当再去,舟子山就在那里,晚去一天又不会跑。”
“好吧。”赵雪青觉得有道理,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