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第74章

第74章(2/2)

目录

林黛玉愣了下,“什么成语?”

“当局者迷。”林绛玉咧着嘴巴笑,只用姐姐才能听到的声量说道:“云姐姐跟姐姐不一样,她喜欢宝姐姐。”

林黛玉一怔,随即笑了起来。

林绛玉见姐姐笑,也弯着眼睛,兴致勃勃地拉着姐姐的手,指着那个竹青色的小笼子,“姐姐,你看这只天牛,好看吗?”

林黛玉对天牛没什么兴趣,但不想让弟弟扫兴,干脆跟林绛玉一起观察笼子里的天牛。

史湘云在护国寺里跟贾宝玉等人一起用过午膳,又玩耍了一会儿,终于要回府。

临走前,她还红着眼睛,跟贾宝玉和薛宝钗等人依依不舍。

贾宝玉看她那模样,也忍不住鼻酸,安慰道:“云妹妹,你且先回家中去住着。等过年的时候,我一定跟老太太说,让她派人去将你接到府里来住。”

史湘云含泪点头。

迎春惜春等人见贾宝玉和史湘云一副难舍难分的模样,也觉得史湘云独自一人在侯府里很可怜,为她感到难过。

林黛玉跟林绛玉两人倒是没什么感觉,两人默默站在贾滟身旁,眨巴着眼睛,看戏似的看贾宝玉和史湘云两人依依难舍。

——聚散有时,又不是从此以后就见不着面了。

林绛玉小声跟林黛玉嘀咕:“宝玉哥哥这就红了眼睛,日后要是我们回自己家里住,岂不是要哭成孟姜女?”

前几日贾滟才跟他说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小家伙倒是很会联想。

林黛玉不由得看向贾宝玉。

少年一身素色锦袍,玄青色的腰带上挂着几个不同样式的荷包,做工都十分精致。贾宝玉身上的衣物和携带的荷包扇袋之类的,都是他屋里的丫鬟和姐妹们做的。他从来不要荣国府针线房里绣娘做的针线。

等父亲回来,林家的大宅会重新建造修葺。

她和弟弟会跟着父亲太太回他们的家,她不会总和贾宝玉待在一处。

想到以后会跟贾宝玉分开,林黛玉眼里忽然有些酸涩。

情绪来得太突然,连她自己都感到费解。

王熙凤见贾宝玉弄得史湘云回府好像是去什么鬼地方似的,哭笑不得,提醒宝玉。

“宝兄弟,云姑娘在侯府中,自有叔父和婶娘照顾,他们对云姑娘,就好似老爷太太对待你一般,都是疼爱的。你这般,倒是容易让旁人心生误会,以为云姑娘在自家府里过得不好。”

贾宝玉倒是没想到那么多,如今听王熙凤一说,连忙说道:“我只是一时情急,并没有那个意思。”

惜春笑道:“你没那个意思,可你做得就容易令人误会。”

贾宝玉只好收拾心情,目送史湘云上了马车离开。

史湘云离开,贾滟和王熙凤带着几个小家伙回荣国府,都去见过贾母之后,才回各自的屋里换衣。

贾母听说他们一行人在护国寺里遇见了史湘云,后来史湘云还因为不能跟着贾宝玉他们一起到荣国府而难过得红了眼睛时,也忍不住心疼。

“云丫头早先时候也是养在我身边的,这个丫头跟宝玉凑一起,像是两个混世魔王似的令人头疼。她被叔父婶娘接回家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身边太过清静了。”

鸳鸯在旁笑着说道:“老太太心里疼云姑娘,云姑娘心里都明白呢。”

贾母便没有在说话。

十一月下旬,林如海有信送到京都,说他很快便要启程回京都,快的话能赶上跟贾滟和两个玉儿一起过腊八。

贾母知道林如海即将启程的事情,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她跟贾滟说:“如海回来,和存周一起在朝中为官,舅兄弟俩人,也有个照应。”

存周是贾政的字。

如今宁、荣两府,贾赦、贾珍和贾蓉都已经没了,贾敬虽回宁国府坐镇,但也只当个镇宅的,并不大管事。

如今贾氏一族的重任,都落在贾政和贾琏身上。尤其是贾政,身上还兼着族长的职责。

贾滟趁机跟贾母说起林家在京都的宅子要重新建造修葺的事情,“……两个玉儿如今也渐渐长大了,日后怎么住,在何处待客消遣,也该要为他们打算。”

“早该打算了。”贾母扶着贾滟的胳膊,两人一起走出荣庆堂的正房。

冬日的阳光照在庭院,墙角处一棵腊梅枝头伸出墙外。

贾母的眼睛被阳光照得微微眯起,说道:“只是建造修葺是大工程,少不得要花一年半载的时间。等如海回京都,你们也不用另觅住处,便在不羡园继续住着。玉儿年龄跟我们府里的几个丫头差不多,姐妹们在一处能一起玩耍,也能一起学规矩。至于绛儿,如今你东府的敬大哥哥闲着没事,前几日跟我说想去家塾去讲课,我说家塾里的孩子们良莠不齐,他若是想教一两个得意门生,何必去家塾,让兰哥儿和绛哥儿当他的学生便是。”

贾敬并不是宁国府的长子,他本有个兄长叫贾敷,在九岁时夭折。贾敬从小聪明好学,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不俗,是乙卯科进士。

贾敬刚中进士时,贾氏一族的人还想着以国公之后的出身,贾敬少不得是可以出将入相的人物,可谁知他折腾了几年,便不再想着能朝堂上有什么作为,转而将浑身的精力都放在寻仙问道上了。

谁也弄不明白原本一心读书,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的贾敬,怎会在一夕之间改变那么大。

如今贾珍贾蓉没了,贾氏长房眼看就要没人了。

贾敬终于从道观回来,寄期望于有了身孕的秦可卿能为贾氏长房生下一儿半女。

贾滟对贾敬的学问没什么好怀疑的,但是林绛玉的教育大事,还是得听林如海的,便跟贾母说:“绛儿的读书之事,还是等老爷回京都之后,再作商议。”

贾母于是没再在这件事情上打转。

贾滟陪贾母在荣庆堂的庭院里晒了一会儿太阳,又去了一趟荣禧堂看王夫人。

贾滟如今帮着管家,王夫人生病,她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去一趟看王夫人的情况,这样旁人问起来,她也心中有数。

王夫人的病情好转,现在已经能下地。

贾滟去的时候,彩霞和彩云正扶着王夫人在荣禧堂的庭院里散步,贾宝玉如今和秦钟在外书房读书,贾环也去了家塾读书,三春如今都在李纨屋里学女红针凿和读书。

王夫人见贾滟来,让彩霞和彩云扶她进屋。

她和贾滟一起坐在炕上,自嘲说道:“不过就是在外头走了两圈,便累得喘不上气来,如今身体是越发不中用了。”

“嫂嫂病才好了些,身体还是得慢慢养,急不得。”

王夫人闻言,叹息了一声,心情忽然变得低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养得好。”

贾滟笑道:“听王太医和鲍太医的,平日少思虑,放宽心,自然就会好起来。”

说起少思虑,王夫人说:“昨个儿薛姨妈来看我,聊天时无意中说起宝丫头的事情来。她上京原是要参加选秀的,如今看着怕是选不成了。过两年,她也要及笄,该要说亲了。”

贾滟闻言,不动声色。

关于薛宝钗的事情,贾滟不想插手。

这个姑娘年龄虽小,可心机手段都是一把罩的。

贾滟甚至觉得当初薛姨妈和薛蟠说是护送薛宝钗到京都参加选秀,只是他们上京投靠贾府的借口。

当年薛姨父死了,留下那么多宅子商铺,薛家又不只是薛姨父一个人,他还有其他的兄弟。他去世了,留下薛姨妈和薛蟠带着薛宝钗,薛蟠平日是个惹事精,指望他守住父亲留下的家产无疑是痴人说梦,薛姨妈想要保住丈夫留下来的商铺,大概也得要找个有威慑力的靠山。

否则,孤儿寡母的,被人吃干抹净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儿。

贾滟捧着茶盅,闻着淡淡的茶香,岔开话题,“嫂嫂这茶不错。”

“这是昨个儿宝丫头送来的,说是她们家店里新得的古树滇红茶,因为产量极少,给老太太送了一些,又给我送了一些。我平日对茶也没什么讲究,姑姑爱茶,你若是喜欢这红茶,我等会儿便让人送些过去给你。”

茶是好茶,只是怎么就绕不过薛宝钗了呢?

贾滟默默地放下了茶盅。

王夫人叹着气,“大病一场,病重时,睡着梦里都是过去的人和事,总觉得自己过去做得不够好。如今身体好些,便总是想着该要怎样,才能做得好。”

可也不必想到跟薛姨妈谈薛宝钗的婚事吧?

贾滟心里嘟囔着,嘴上却笑着说道:“有些事情,顺其自然便是。宝姑娘端庄雅丽,又稳重得体,是老太太都夸奖的,还怕找不到好人家吗?”

王夫人:“是这个理,可姨妈的意思,是等到宝丫头及笄的时候再说亲,会不会有些太晚。”

如今的姑娘们,都是十岁出头的时候便在物色好人家了,合过八字,对彼此都满意的话,便先将亲事定下来,等姑娘及笄了,便能安排婚嫁大事。

贾滟听了王夫人的话,感觉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两人凑一起,还真是凑不出什么好点子来。这姊妹俩,难怪感情好,一个比一个拎不清。

贾滟忍不住提醒王夫人:“蟠哥儿的婚事定了吗?”

薛蟠比薛宝钗还年长几岁,平日只知吃喝玩乐到处惹事,场面话谁都会说,薛蟠要是死性不改,谁还敢给薛宝钗说亲?

与其担心薛宝钗能不能找到好人家,不如先把薛蟠这个败家子搞定再说。

否则,薛宝钗人再好,想给她说亲的人一看男方要摊上这么个大舅子,也还得掂量掂量男方够不够能量给他收拾烂摊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