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第69章

第69章(2/2)

目录

八月过去,贾珍贾蓉去世已经半个月,宁国府办丧事,到处都是白色。

贾政贾琏等人得了空就往宁国府去,有时贾政从外头回来,也要去一趟宁国府跟贾敬商量事情。

自从上次宁国府负责给客人端茶水的小组出了纰漏之后,王夫人对宁国府的事情就看得比较紧,大多数时间都耗在宁国府里。

王熙凤生日那天,贾滟跟贾母提了一下。

贾母的意思是王熙凤如今在孝期,东府又在置办丧事,就简简单单在花厅摆两桌,自家的女眷聚在一起玩玩就好。

贾母到底疼爱王熙凤,王熙凤生辰那天摆两桌的花费都是贾母的梯己,然后又给王熙凤送了一串蜜蜡珠。

薛姨妈也带着宝钗去给王熙凤过生辰。

莺儿劝宝钗,“姑娘,前几日您和太太才在老太太那里弄得不高兴,太太回来一直怏怏不乐,这两天才好,要不今日就推说身体不大好,别去了吧。”

“今天是凤丫头的生辰,怎么好不去?”宝钗淡淡地看了莺儿一眼,“再说,我们住在这府里头,主人家设宴,还派了人来请,于情于理都该去。上一次太太感觉不好,是她多心了,跟去不去老太太那里有什么干系?”

薛蟠在上京路上弄出命案的事情,虽然已经解决,但说起来都说薛姨妈心里的一根刺。她平日对儿子溺爱,有时也觉得儿子不成器,却容不得旁人说薛蟠不好,或是让薛蟠在外头被人欺负。

薛宝钗深谙母亲的性情,跟莺儿说:“那日芦夫人在老太太屋里说那些事情,也是出于一片好意,给老太太散闷。”

莺儿“哦”了一声,只好转身去给薛宝钗挑衣服。

她拿了一套缕金百蝶穿花的水红色裙子出来。

薛宝钗见了,眉头微蹙了下,“换一件。”

莺儿纳闷,“这可是姑娘一直都很喜欢的裙子,从前在金陵见客人时,您都很喜欢穿这套的。”

薛宝钗的目光落在那套裙子上,笑了笑,“如今不喜欢了,收起来罢。”

莺儿有些没趣儿地“哦”了一声,嘀咕着说道:“姑娘自从和太太到了京都,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从前喜欢的衣裳都不喜欢了,那些金灿灿银闪闪的玩意儿,从前也是爱玩爱戴的,如今除了一个刻着字的黄金项圈,其他的却都不爱的。”

莺儿的声音含糊,薛宝钗听得并不真切,只是听她那嘟囔在嘴里的,怕且不是什么好话。

薛宝钗看着莺儿的背影,也不让她挑衣服了,直接说道:“我不是有一套蜜合色的裙子,是今年春天才做的,你把那套裙子找出来给我。”

莺儿把裙子找出来,在薛宝钗跟前比划着,“姑娘,裙子虽是新的,可颜色会不会太素了?”

薛宝钗看了看莺儿,笑道:“你懂什么?凤丫头还没除服,肯定会穿素。东府又还在办丧事,荣国府的几个姑娘也不会穿红着绿。”

莺儿:“这不是还有一个林姑娘吗?林姑娘可没在孝期。”

说到林黛玉,薛宝钗笑了笑,“颦儿不要紧。她便是任性些,旁人都不会说什么。”

“也是。”莺儿咕哝着,“谁让老太太疼她呢?”

王熙凤去荣庆堂之前,去了一趟不羡园找贾滟。

贾滟正在院子里打理几盆菊花,夏堇端了个放着剪刀的托盘在旁边伺候。

两个玉儿穿着一身色彩淡雅做工精致的常服,坐在庑廊下解九连环,见了王熙凤来,笑着向她跑过去。

王熙凤满面笑容地拉着两个玉儿,笑着说:“今儿姐妹们和宝玉都没去东府,老太太屋里热闹着呢,你们怎么没去老太太屋里玩?”

林黛玉:“我们等太太修好那几盆菊花便一起过去。”

话音才落,探春便带着侍书来到羡园。

王熙凤笑问:“探春丫头怎么也不在老太太屋里玩?”

探春:“宝玉哥哥和宝姐姐两人在说话,二姐姐跟惜春妹妹跟着大嫂子不知做什么去了,我过来找林姐姐和绛儿玩。”

探春回过王熙凤的话,没有加入两个玉儿解九连环,反而在贾滟身旁兴致勃勃看她摆弄花草。

贾滟将剪刀放回夏堇的托盘,指着几盆菊花跟探春说:“这是鸾凤和鸣和万寿菊,已经挂了花蕾,过两天就能开了。”

探春点头,目光落在另外两株菊花上,问道:“姑姑,这两盆是不是墨菊?”

贾滟有些意外,两颗墨菊还没挂花蕾,看上去也就是平凡无奇的品种。

贾滟:“你怎么认出来的?”

“老太太喜欢菊花,最喜欢墨菊。前几日姑姑在老太太屋里时,说您在不羡园养了几株墨菊,只是还没开花,等挂了花蕾,送两盆去老太太的院子里给她观赏。姑姑这里好几盆菊花,唯独这两株菊花用五彩成窑的花盆养着,应该是要送去给老太太的墨菊。”

贾滟笑着夸奖,“真是个聪明心细的姑娘。”

王熙凤也笑,“不然太太怎么就独独心疼她呢。”

探春和贾环都是赵姨娘所出,姐弟俩都养在王夫人屋里,王夫人看到贾环便觉得他不学好,却很喜欢探春。

锦葵打了一盆水来给贾滟洗手,贾滟洗完手之后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让探春和两个玉儿去西书房玩,自己则和王熙凤一同往屋里走去。

贾滟:“那件事情,你可想好了?”

贾滟说的,是邀请王熙凤和她一起办绣坊的事情。

“想好了。”

王熙凤跟贾滟一起进屋,两人隔着案桌各自坐下。

王熙凤回去之后,将贾滟的想法告诉平儿。平儿一听,也是震惊了,她以为自家奶奶背着众人在外头放债已经很大胆,谁知贾滟竟还异想天开,想办绣坊。

那些事情,历来都是外头该操心的。

王熙凤虽然在不羡园的时候表现得犹豫不决,可是她很心动。慧纹价无上限,不知多少富贵闲人做梦都想收藏一件,甚至愿意为之倾家荡产。

贾滟的念头虽然异想天开,却不是不可行。

平儿震惊之后,回过神来,“这样的好事,林姑姑怎么没跟太太合计?”

王熙凤在回去的路上,便想明白了,“太太平常最喜欢老实本分的人,若是她知道林姑姑私下那么多心眼,你猜她还敢不敢将府里的庶务交给林姑姑?论外面的那些门道,东、西两府的太太奶奶们,谁能比得上我?”

王熙凤说着,就不免沾沾自喜,“林姑姑的想法虽好,想在京都立足,若不靠林姑爷张罗,难有门路。我却不同,我从小被家人当男孩教养长大,宁、荣两府的叔伯兄弟我都很熟,王家的那些兄弟们只要我说句话,自然也是愿意为我的事情奔波活络的。”

平儿看着自家奶奶眉飞色舞的模样,忍俊不禁。

王熙凤向来自信,如今这么一分析,就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贾滟手头不缺人不缺钱,可她想自己开绣坊,难度很大。

在京都做生意,是要有背景的。

光有钱有什么用?京都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

王熙凤莫名自信,觉得贾滟不会坑她,否则,早就在知道她放外债的时候,就将这些事情捅到贾母和王夫人那里去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如果真的能做出像慧纹那样的绣品,整个贾府一年月钱放出去挣的利钱都比不上绣品价值的百分之一。

还冒着风险放什么债?

难道躺着收银子不开心吗?

王熙凤答应跟贾滟一起开绣坊的事情之后,贾滟就给陆清洛写了一封书信,让她择日上京。

整个九月份,王夫人白天基本上都在宁国府协理庶务,九月份过去,贾珍贾蓉的丧事终于料理完,灵柩停在铁槛寺。

王熙凤的肚子在十月份,就开始变得明显,但行动还是很灵活,每日风风火火的,令跟在她身后的丫头婆子捏了一把冷汗。

王夫人在宁国府的时候,因着葬礼上的事情心力交瘁,比在荣国府时操心十倍不止,事情一了,忙不叠地将宁国府的一干事情尽数交还给身体初愈的尤氏。

大概人在忙碌的时候,身体会特别坚强,一旦放松,那根紧绷的弦没了,身体各种各样的毛病就争前恐后地来刷存在感。

王夫人在十月中旬的时候,又病倒了,她病得很严重,宝玉、贾环和探春几人都在屋里服侍。

贾母让贾滟去安排王太医来给王夫人看病,王太医一族,从祖辈开始,便是御医,贾母平日身体欠恙,都是请王太医来诊脉。林黛玉和林绛玉有什么小痛小病,也是找王太医。

可王夫人却不喜欢王太医,说王太医看不好她的病,她要看鲍太医。

贾滟哭笑不得,两尊大佛都不好得罪,干脆今日请王大夫来,明日再请鲍大夫来。至于王夫人想吃哪个大夫开的药,便由她自己做主。

除了忙贾府的事情,贾滟最近也在跟松月在讨论林府的修缮之事。林府的宅子是林如海在京都为官时的祖辈传下来的,那时林家的祖辈盼着姑苏林氏能子孙昌盛,盖了不少院子。贾滟不仅看过图纸,还去林府的宅子看过,虽不如宁、荣两府这么大,但是除了中线的厅堂和正房,还有西路和东路,大大小小十来个院子。

自从林如海的父亲去世后,林如海扶父亲灵柩回原籍,只留了部分人在京都看宅子。后来中了探花,娶了贾敏,中路按照贾敏的喜好修缮了一番,东路是祠堂,西路的院子还是空着。后来林如海任巡盐御史,到扬州上任,一去便是十来年。

贾滟第一次去林府的时候,林府里除了几个看宅子的老仆人,冷冷清清,整个宅子都透着股霉味。

贾滟回了荣国府之后,便去找贾政说林宅修缮营造的事情,要先画个图纸。

图纸很多细节要敲定,譬如两个玉儿各自住的院子,该要什么样的风格,林如海的外书房想要建成什么样,院子里要种什么花草树木之类的……写写画画,也够忙的。

到十一月的时候,王夫人的病情突然加重,呕吐不止,竟吐出黑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