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第65章

第65章(1/2)

目录

第65章

065

贾滟说的话很有道理,却戳中了贾母的心窝。

老人家幽幽叹了一口气,“我原先也是这么想,你也知道,宝玉原本还有个兄长,当年我就是太放心了,以至于这孩子小小年纪,便没了。”

贾母说的是贾珠。

贾珠是贾氏草字辈的子弟里,最有出息的人。十四岁就通过童生考试中了秀才,后来家里为他作主,娶了书香门第出身的李纨,只要他还活着,那便是贾氏草字辈的领头羊,是贾氏中兴的中坚力量。

众人见贾母说起贾珠,不由得沉默了。

一旁的李纨则低着头,半边脸藏在背光的地方,让人看不清神色。

贾滟回想自己的记忆,以及原身妹子对贾珠的记忆。

贾珠从小就伶俐,又聪明好学,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街坊邻里说到荣国府的贾珠时,都是竖着大拇指夸奖的,都说王夫人教子有方。

贾滟搜刮了一下脑海里关于贾珠的记忆,据说贾珠都是三更才过,就起床奋发读书的人。

三更才过,鸡都还在睡觉呢。

贾珠就已经起床读书了。

贾滟心想长期以往,再健康的身体都透支完了,难怪后来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贾母短短三个月,经历了贾赦、贾珍和贾蓉之死,心里不知多少感慨与无奈,如今想起那最有出息的嫡长孙,更感痛心。

“那时你的二哥哥刚在工部任职,嫂嫂也是望子成龙,见他一味发奋用功,十分欣慰。却不曾想这孩子日夜都想着读书,身体可曾受得了。”

说起这些事情,贾母的语气很平静,却也能感觉到她的痛惜之情,“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求的不过是孙子孙女能健康无恙地长大。宝玉如今即使骄纵了些,若是能无病无痛地安然成人,也没什么不可。”

贾滟听出老人家言辞里对贾政和王夫人昔日对贾珠的严苛要求颇不赞同,如今贾政和王夫人只得贾宝玉一个孩子,又是衔玉而生,老人家自然是将他当成宝贝蛋似的。

隔代亲,这也正常。

贾滟笑着说:“老太太别想太多,如今宝玉与二哥哥在东府,既不见他找人回来求救,也不见他与你诉苦,可见二哥哥平日虽对他严厉,心里也是疼他的。只是当家的爷儿们,总喜欢端着架子。不像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就流露了对孩子的疼爱,藏也藏不住。”

这是实话。

贾滟初初看红楼的时候,是外祖父带着看的。

大概外祖父已经经历了太多,看红楼众生百态,并不像她那般一开始只看主角。外祖父当时指着书中的某一页,跟她说贾政其实很疼宝玉。

贾滟探头一看,是原著里贾政将贾宝玉、贾环和贾兰喊到外书房,让几个少年郎当着众幕客作诗的章节。

她只看到贾政“遂自提笔向纸上要写,又向宝玉笑道:‘如此,你念我写’”,笑着跟外祖父说:“这个画面好熟悉又好亲切。”

外祖父问为什么。

贾滟笑着说因为让她想到了有一处贾宝玉和姐妹们在一起作诗,是宝玉念,林妹妹写。

贾滟并没有想太多,只觉得那个场景很动人。因为让她想到了爱着贾宝玉的林妹妹,亲自提笔为他蘸墨写诗的场景。

外祖父却笑着说:“动人,都是因为你觉得有爱。”

那时贾滟也不是很懂,才是十来岁的时候,正处青春叛逆期,那时看身为父亲的贾政,就像看个大反派似的,因为他总是逼贾宝玉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如今身在其中,转换了身份立场,反而觉得年少时也是诗酒放诞的贾政,变成了我们年幼时讨厌的模样,也有可敬可爱之处。

人谁无年少?谁不曾轻狂?

可是年少青春时的躁动和放纵,总会成为过去,每个人都会挥别那段如诗如画的时光,步入成人的世界。

成人的世界并不美好,但也不是那么坏。

贾滟经历了与挚亲生离死别,又穿越到红楼世界成为林如海的续弦,也经历了许多的心路。

种种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贾滟又陪着贾母说了一会儿闲话,然后跟贾母说:“前几日去东府的时候,跟蓉儿媳妇说等闲了便去看她,陪她说话的。谁知这一忙,便是三四天不得闲。我想和凤丫头一起去东府看看蓉儿媳妇和尤姐姐,正好二嫂嫂昨个儿没回西府,我们也去看看二嫂子。”

贾母听说贾滟要和王熙凤一起去宁国府,觉得不太好。

但王熙凤已经提了很多遍想去宁国府看秦可卿。

这两个年轻的女子,相继嫁到贾家来,一见如故,投缘得不得了。

这时贾滟又说:“她们年龄差不多,如今又都有了身孕,在一起也能说说平日里不能跟我们说的心事。老太太放心,凤丫头有您这么疼爱,肯定也是个有福的,什么霉气晦气,都沾不着她身上。”

贾母听贾滟这么一说,只得笑着说道:“从前人人都说天下的话都让凤丫头说了去,如今多了个滟丫头,同样不是省油的灯。你们去罢。”

王熙凤听贾母让她去宁国府,脸上顿时漾开笑意,“多谢老太太。”

贾滟和王熙凤要去宁国府,林绛玉也吵着要去。

贾母被这个小外孙弄得好气又好笑:“你太太和琏二嫂去东府是有事情要做,你去凑什么热闹?”

小男孩站在几个大人跟前,手脚比划着,“宝玉哥哥不在,环哥儿和兰哥儿也在东府,我也想去看看他们,我都好多天没见他们了!”

贾滟指使着乳母崔氏来将小家伙抱住,“宝玉哥哥和环哥儿他们在东府是有要紧的事情,见了你也不能陪你玩。”

林绛玉委屈地看着贾滟。

贾滟想起贾芸带给两个玉儿的布老虎,于是笑着说:“芸舅给你和姐姐带了可爱的小老虎,我放在了不羡园没带过来,你不想和姐姐一起回去看芸舅给你带的小老虎长什么样吗?”

林绛玉听到贾芸给他喝姐姐带了可爱的小老虎,不吵着要跟贾滟和王熙凤走了,他指使着崔氏带他去找林黛玉,迫不及待地想回羡园。

贾滟和王熙凤到宁国府的时候,王夫人正在贾敬为她空出来的院落里用完饭。

金钏满面笑容地迎上来,“姑太太和奶奶来得正好,太太刚用过饭,如今正在屋里歇着呢。”

贾滟拉着王熙凤的手一起进去。

王夫人自从协理宁国府的庶务之后,比起先前瘦了些,容色被胭脂盖着,不知脸色如何,精神看上去有些不济。

见了贾滟和王熙凤来,她仍是歪在炕上,有些疲累地说道:“凤丫头和姑姑都过来了,你们可用吃过了,要是还没吃,便也在我这里吃了吧。”

王熙凤笑着说:“我们同老太太一起吃过了,在府里也没事,便想来看看珍大嫂子和蓉儿媳妇,也来看看太太。”

“你们有心了。”

王夫人从炕上坐直了身体,然后下来。

在旁边的一张红木案桌上,宁国府的对牌还摆在上面,旁边是宁国府人员的花名册。

王夫人正在为宁国府的奴才不好管而头疼,她本来还碍着面子,觉得自己从前管理荣国府庶务那么多年,从不出什么岔子,如今不过是协理宁国府一个月,哪有过不去的?

可几天下来,发现问题还是比她想象中严重得多。

要是在协理宁国府庶务的这个月出了什么大岔子,到时候就不仅是在贾滟和王熙凤面前没面子了。

王夫人叹息一声,招呼贾滟和王熙凤坐下,脸色凝重地说道:“你们来得也正是时候,我有些事情须得找人商量。”

贾滟和王熙凤闻言,对视了一眼。

贾滟觉得自己帮着管一下荣国府的庶务,精力刚好够用。至于宁国府的事情,她本来知道得也不多,不过就是来过几次赏花喝酒,对宁国府上上下下的管事奴才们都陌生得很,因此听王夫人说有事情找人商量,觉得自己没什么必要贸贸然给意见。

于是,贾滟便十分坦诚地与王夫人说:“我对大哥哥这东府里的事情不甚了解,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王熙凤的态度却和贾滟截然相反。

她跟贾滟一起到宁国府,虽然是有心想看秦可卿和尤氏,但更多的是想来看看协理庶务的王夫人。

王熙凤刚嫁给贾琏,开始管理荣国府庶务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姑母也不知平日里吃斋念佛多了还是怎么的,管事奴才们在王夫人跟前表现得兢兢业业,私下却散漫得很,欺上瞒下的情况也不少。

王夫人又容易偏听偏信,周瑞家的怎么说,她就当是怎么一回事儿。从大管家到好处。

那时王熙凤看着荣国府的那些账本,一个头两个大,幸亏自家姑姑嫁到贾府后,还有个老太太可以镇宅,平日拿不准主意的,都可以去请示老太太。

说起贾母,王熙凤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她自小是被家人当男孩似的教养长大的,如今年轻,耳聪目明,能将库房的东西记得清楚也就罢了。

可老太太那么大年纪了,可都还记得一清二楚,有时还有意无意地问她金玉如意还有多少个,迦南珠有几串之类的话。反倒是身为媳妇的王夫人,听到老太太的话一脸懵,时常想不起来。

因此王熙凤这个孙媳妇儿从一入门,就得贾母高看一眼,也并不是没有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