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第63章

第63章(2/2)

目录

再说,她只管在里头跟诰命夫人们应酬的事情,很多琐碎的庶务,都是由贾滟经手的。

王夫人十分实诚,跟贾赦说道:“大哥哥,这事情您还是再烦别人较好。”

贾敬只当王夫人谦虚,“弟妹的意思我猜着了,是怕走了这府里料理不开。依我说,有琏儿媳妇和滟妹妹在这府里,又有老太太看着,这府里包管料理得开。你管家多年,如今又越发老练,除了你也没人能到东府来操持了,你就也只看在死去的侄子和侄孙儿的份上吧!”

死者为大。

贾敬连死去的贾珍和贾蓉都搬出来说事儿了,再不去,倒显得她不近人情。

再者,如今贾政是贾氏族长,她是族长夫人,若是自家人的忙都不帮,也容易惹人诟病。

王夫人左右为难。

贾母默默地喝着鸳鸯端给她的那杯茶,没说话。

王熙凤站在贾母身后,眼睛看看贾敬,又看看王夫人,心里急死了。

如果这事是来找她的,她早就忙不叠地点头答应了。如今东府不缺银子又不缺啥的,不过就是过去料理里头的事情,奴才们再刁钻,也是奴才,没有管不好的。

杀鸡儆猴谁还不会吗?

王熙凤的凤眼看向王夫人,恨不得替自己的姑姑答应这样的大事。

贾滟置身事外地坐在一旁,偶尔看一下贾母的神色。

贾母不动如山,既不帮王夫人拒绝贾敬,也不帮贾敬劝王夫人。

倒是贾宝玉见贾敬苦苦哀求,说起贾珍和贾蓉时还流着眼泪,于心不忍,帮着贾敬向王夫人求道:“看在珍大哥哥和蓉哥儿的份上,太太帮帮大伯父吧!”

王夫人本来就有些骑虎难下,如今贾宝玉这么一说,便看向贾母,说道:“老太太觉得如何?”

贾母笑道:“你大哥哥说得这么诚恳,你若是想帮他,倒也不用顾虑太多,依了他在东府里帮着照看照看便是。”

王夫人只好应了下来。

贾敬见王夫人答应,连连作揖。他将带在身上的宁国府对牌交给贾宝玉,让贾宝玉拿过去给王夫人,又因为宁国府那边许多事情片刻离不得他,也没再跟贾母王夫人等人说闲话,连忙就赶回宁国府去了。

贾敬一走,贾母也让屋里的女眷散了,就留下王夫人和贾滟。

贾母问王夫人:“你如今身体可好些?可有余力将东府那边的事情料理开?若是感觉吃力,可以让滟丫头也帮着你些。”

王夫人本来是觉得自己有心无力的,无奈贾敬苦苦哀求。

再者,先前贾赦的大事办得十分出色,族人无不称道,王夫人虽然为此事叫苦不叠,但心里也是有些飘飘然。

她私下承认事情办得风光,既有王熙凤前人栽树整顿奴才风气的功劳,也有贾滟协理庶务的功劳,却不代表在贾母面前不会揽功。

王夫人:“多谢老太太惦记,媳妇的身体已经大好。姑姑平日为我们这府里的事情焦头烂额也就罢了,东府的事情如何能劳苦她?只是媳妇过去东府照应,这府里的事情还得姑姑多费心了。”

王夫人生病的那段时间,荣国府的庶务都是交给贾滟处理的。

王熙凤的身体过了怀孕初期的前三个月,如今情况比较稳定,贾滟又不太清楚的事情,就去问王熙凤,贾滟一直没有过多地打扰王夫人。

王夫人身体大好,管理荣国府庶务的大权,贾滟本来就是要还给王夫人的。

但王夫人迟迟不提这事,贾母也不提,而贾滟管理荣国府庶务正在兴头上,见荣国府的老太太和太太都在演哑剧似的不吭声,也就安之若素。

如今听王夫人这么说,贾滟便笑着说道:“嫂嫂这话言重了。我这么大个闲人在府里住着,心里怪过意不去的。眼下能帮老太太和嫂子分忧,我求之不得呢。”

贾滟的语气既温和又真诚,让人听了很受用。

贾母赞许地看了贾滟一眼,跟王夫人说道:“既然滟丫头都这么说了,你放心将这府里的庶务交给她和凤丫头,只专心帮你大哥哥料理东府的事情。”

王夫人听贾母这么说,内心暗松一口气。

蜡烛两头烧,只会耗死自己。

她害怕极了自己既要管荣国府,又要管宁国府,好在贾滟是个随和热心的人。

王夫人既然要帮贾敬协理宁国府,每天一大早便要赶到宁国府,要到入黑后才能回荣国府,人两头跑也累,加上宁国府的许多事情,一时王夫人不在,即便有秦可卿和尤氏可以问,但秦可卿是个年轻的媳妇,又没操办过丧葬大事,尤氏平日温柔和顺,对下人十分随和,既拿不准主意,奴才也不太将她放在眼里,因此宁国府一旦有什么事情,管事媳妇们便从宁国府追过了荣国府。

这样的事情多了,王夫人心里也有些烦。

后来贾敬干脆和贾政商量,干脆在宁国府收拾出一个院落给王夫人,这样每逢事情太多王夫人脱不开身的时候,在宁国府也有个安歇落脚的地方。

王夫人接手宁国府的庶务才没几天,心里就暗自叫苦。

尤氏和秦可卿都是好说话的,宁国府的奴才不如荣国府的奴才那么纪律严明,王夫人在操办贾赦的葬礼时,点卯时因一个仆妇来晚而被打了二十板的惩罚觉得过于严酷,那时她本想网开一面,后来因贾滟坚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家规如此,便不该随意更改而作罢。

如今接手了宁国府的这个烂摊子,王夫人才觉得王熙凤和贾滟各自的坚持都是有道理的。

王夫人年少时偏执不善变通,又容易一叶障目。在荣国府时,时时有贾母看着,略加点拨,有些坑就绕过去了。如今到了宁国府,只觉得事事不顺,她又不像王熙凤那般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宁国府的奴才只在开始的几日有些收敛,讲规矩,后来见她并不如王熙凤管家那么严苛无情,便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是点卯时少了人,便是领用东西时有所遗失,老奴才不服管教,年轻的奴才只图舒服安逸,分派到每个人头上的任务,能善始善终者竟寥寥无几。

王夫人弄得焦头烂额,在宁国府料理几日,竟感觉度日如年。

在宁、荣两府相继发生丧葬大事的时候,林如海的调令下来了。

当今圣人感念林如海在扬州任职巡盐御史期间,表现不俗,特将他调回京都任吏部尚书。

愁云惨淡的宁、荣两府总算有了一件喜事。

毕竟,贾珍、贾赦去世,两府痛失两员大将,贾政任族长后发现贾氏年轻一代不务正业,终日斗鸡走狗,耽于玩乐,正为家族的未来感到担忧,却无处诉苦。

此时得知林如海将要调回中央任吏部尚书,心头悬着的一块大石总算落地。

中央的调令尚未到扬州,贾政就已经回府向贾母和贾滟道喜。

贾母听说林如海要调回京都,百感交集,笑着与贾滟说道:“如海要调回京都了,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日后你也不必再与母亲弟弟分开万里之遥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林如海要调回京都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一日调令还没下来,便是一桩心事。如今林如海要回京都,不仅贾滟和两个玉儿高兴,贾母和贾政也松了一口气。

与贾府过去在京都累积下来的资源与人脉不同,林如海回京都,对贾府而言意味着一支新的力量即将诞生。

林如海是当今天子门生,裴太傅的长子裴世英是天子陪读,林如海调回吏部任尚书,明摆着就是天子手中的一把利剑。

裴世英掌管国家财政大权,林如海掌管朝廷百官任免。

朝堂之上,天子新派和老圣人的旧势力冲突会愈演愈烈,到底鹿死谁手,谁也说不清。

贾政如今在朝中为官,即使凡事能与北静王那些人商量,有时也深感宁、荣两府后继无人,祖先留下的百岁基业很有可能便毁于顷刻之间。

心里越是担忧,回家看到贾宝玉只知在老太太跟前撒娇,跟姐妹们凑一起玩胭脂调香,就觉得窝火。再看贾氏的家塾,一群年轻子弟只知玩乐不思进取,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贾政心想等宁国府的贾珍、贾蓉的葬礼办完,灵柩送至铁槛寺之后,便得好生整治一下族中子弟好逸恶劳的风气。

正愁没个商量的人,听说林如海要回京都,顿时喜出望外,连日来沉郁的心情轻快了不少,连带着看什么都觉得顺眼些。

正巧贾滟身边的林绛玉正侧着头,一双黑溜溜的眼珠正在他腰间的九龙玉佩上打转。

贾政见小家伙的神色,便笑着问道:“绛儿在看什么?”

林绛玉:“我在看舅舅的玉,真好看。”

那是产自西域的和田玉,玉佩本身的花纹仿若云雾,十分好看。又有手艺顶尖的匠人在玉上雕刻了九龙盘缠在玉身之上,栩栩如生。

贾政此时心情大好,见林绛玉夸他的玉好看,便将玉解了下来给林绛玉看。

林绛玉接过,瞪大眼睛“哇”了一声。

贾政见他十分喜欢的模样,便笑着说:“你喜欢?那舅舅将玉送给你。”

林绛玉一听贾政要将这看上去贵重得不得了的玉送给他,随即擡头,弯着眼睛,露出几个小乳牙,开心说道:“谢谢舅舅!”

贾滟低头看着林绛玉抱着玉的模样,也面露莞尔之色。

裴辙没说错,小绛玉如今越来越像个小财迷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