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第29章

第29章(2/2)

目录

看上去儒雅清贵,十分芝兰玉树的君子人物,却满腹不为外人道的心思和机关。

林如海像是已经知晓她想到了什么,却非要她说出来。

那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

贾滟想了想,将心里的念头说出来,“听老爷所言,您年少时所住的田庄应是早就置办的,林氏一族这样的田产在祖坟周边应该不止一两处,又置办有家塾。我猜想当初提出在祖坟周围置办田产和开设家塾的人,应是老爷的祖父或是曾祖父。身在高位,皇恩浩荡之下,仍能未雨绸缪,为后世子孙谋,实在令人敬重。”

只有身在高位、享尽荣华富贵的人,才有可能会想到自己一无所有之后,子孙后代该如何卷土重来。

林氏一族虽有七八房族人,在京城世代为官的,好像就只有林如海家里这一房。

皇恩虽浩荡,伴君如伴虎。

林家的祖先被圣人重用,见过太多今朝风光得能呼风唤雨,明日便若丧家之犬的人。

一旦圣恩不再,万贯家产也只是过眼云烟。家族想要源远流长,就得有深厚的根基。

祖坟周围的田产和家塾,所得既是归于四时祭祀之用,即使被抄家也不会被充公。不管林家日后犯了什么样的事情,后代子孙总有后路可退。

林如海虽然已经猜到贾滟想到了什么,但此刻听她说出来,仍觉得惊喜,对她十分赞赏。

“你猜的不错。田庄和家塾这些事情,是由我的祖父一手操办的。他虽不是族长,但因为在朝为官,说话比族长还有分量些,他一经提出这个建议,便得到了族人的支持。”

贾滟闻言,忍不住笑道:“这是为后世子孙着想的事情,族人当然支持。再说,置办田产开设家塾需要的银子,定然是你们家出了大头。”

“什么你们家?”

林如海含笑的声音带着些许无奈,纠正道:“是我们家。”

贾滟顿时噎住,没说话。

林如海又继续说道:“确实是我们家出了大头,但平时这些事情,还是得在原籍的族人才能看着。前两年轮到我们家掌管时,我无暇顾及,就每半年让松月回去苏州过一遍账。祖父当时以为姑苏林氏一族,会发展成像是过去河东裴氏那般的大家族,谁知到我们这一代,愈发凋零了。”

世家大族哪能是那么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的。

一般大富大贵的人家,不过三代,再多四代就已经败得精光。

想要出一个世家,不仅要子弟众多,还要有相当的向心力。

林氏的向心力是有的,可惜子弟太少。贾家的子弟倒是不少,在京城就有八房,留在金陵原籍还有十二房,家大业大,可惜玉字辈能扶得起来的人没几个,到了草字辈也是纨绔子弟居多,向心力又差。

如果还不赶紧捞一捞,可能就真的像她所知道的结局那样,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脑壳疼。

贾滟忍不住擡手揉了揉眉心,跟林如海说:“老爷,你们家——”

停了下,忽然想起林如海刚才纠正她的话,于是清了清嗓子,重新说道:“我们家的祖父如此高瞻远瞩,您也与贾府的两位舅兄感情亲厚,何不提醒他们效仿我们家祖父的做法,让他他在金陵祖坟周围置办田产、开设家塾呢?”

贾府有二十房人,就算在京城的那八房人管不过来这些事情,金陵还有十二房。每房轮一年,都轮一个十二生肖了。

林如海挑了挑眉,神情有些高深莫测地看着她。

贾滟:“……为、为何这么看着我?”

林如海先前没发现,现在发现史太君给他挑的续弦小妻子有些了不得的地方。

“滟儿,你是在为娘家的族人担心?”

林如海端起琥珀色的茶盅,语气慢悠悠的,“你的族兄去年才将自己的嫡长女送入宫中,当了后宫的凤藻宫尚书,协助皇后殿下料理后宫诸事。嫂子王氏的兄长王子腾,如今仕途也是风光的时候。宁、荣两府如今虽不像过去风光,却也非一般贵族人家能比。你如今为他们担心,倒像是杞人忧天了。”

贾滟一时分不清楚林如海到底是不是正话反说,擡着水汪汪的杏眼看他。

林如海一对上她那双秋水似的眼睛,神情就有些绷不住,“看我做甚?”

“老爷说的真心话吗?”

“不管是不是真心话,难道我说的没有道理?”

朝廷里有四王八公交好,深宫里有元春,宫外武将有王子腾,文官有像林如海。

贾府在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布局。

贾滟无法否认林如海的话,“……有道理。”

林如海不打算这个问题就此打住,究根问底道:“既然有道理,你为何还要担心?”

“未雨绸缪的事情,怎能说是担心呢?”

贾滟到底年轻,不像林如海这样久经官场情绪收拾得滴水不漏,她有些沉不住气,反驳林如海道:“莫非老爷的祖父在谋划这些事情时,就是想着他要失势了吗?”

林如海笑了,喟叹道:“好好的,怎么就急了呢?”

感觉林如海像是在逗猫。

谁觉得自己像是别人逗弄的小猫,心里都不会觉得高兴。

贾滟抿了抿唇,将手中琥珀色的茶盅往案桌上一放,“晚了,老爷早些安歇。”

语毕,她顾不上什么礼节,起身作势就走。

可是她没能走成,因为林如海眼疾手快,伸手握住了她的手腕。

“说不过就想走?”

贾滟心想说不过还留在这儿做什么?难道跟你大眼瞪小眼?

再说,她走她的,他拉她手腕做什么?

她用十分谴责的目光瞪向林如海,说:“老爷,有话好好说,动手动脚的不成体统。”

林如海:“那你丢下老爷就走,很成体统?”

贾滟不止一次觉得去京城述职回来的林如海变得跟以前不一样。

在人前仍旧端方稳重,可私下跟她相处时,变得比从前随意,有时她甚至感觉到林如海刻意拉近两人的距离。

是史太君跟他说了什么吗?

贾滟心里狐疑着,百思不得其解。

林如海好像是嫌贾滟对他的认识不够颠覆,又说道:“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体统。”

贾滟感觉麻了,差点想跟林如海说他还是像从前一样端着架子好些。

好在,林如海说完那番他就是体统的话之后,就变成了平常那样儒雅端方的模样,他松开了贾滟的手腕。

贾滟得了自由,不动声色地将手收回来,藏在宽袖之下。

她的举动落在林如海的眼里,他眼睛微弯了下,然后温声说道:“方才不过逗你玩。你我是夫妻,你担心的事情,我定会为你解忧。你若希望我向舅兄出言建议在金陵祖坟周围置办田产,我找机会与他说了便是。”

贾滟却面无表情,问道:“逗我好玩吗?”

林如海也站了起来,双手负在身后,看着她。

四目相对。

盯。

盯盯盯。

最后,打工人贾滟先败下阵来,“老爷这趟回京城之后,好像改变了许多。”

林如海闻言,没有否认,“先前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也有些人放不下。这次回去见老太太,老人家虽然伤心却豁达,比我看得开。”

“人生七十古来稀,比起老太太,老爷还年轻得多。”

贾滟对史太君是很佩服的,老太太的父亲是尚书令,她从出生开始就不平凡,经历过不世的繁华,嫁给贾代善之后,作为国公府的第一代媳妇,都是风里浪里走过来,即便是如今告老还乡的老太傅裴老太爷,说起史太君都是赞叹。

林如海的聪明才干在别处,跟老太太比人生境界还是差了点。

林如海被贾滟的话逗笑,他说:“我自然比不得老太太,所以要向她学习。”

贾滟的段数不比林如海,试探不出什么东西,只好回西梢间睡下。

然而躺在床上,却莫名觉得心里有些乱,无处着落了,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到了半夜,外头下起雨来。

春雨贵如油。

这时候的春雨对农民来说,就是天降甘露,有助春耕的。

她翻了个身,摒除杂念,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然后徐徐入睡。

这一睡,贾滟就做了个梦。

梦里是一个田庄,春耕的农民正在地里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在种地。

一个穿着素白常服的少年郎走在田园蜿蜒的小路上,身后还跟着一个小书童。

他们走到一处人家时,那少年郎就跟书童说:“这处地方我来过,那是花神妹妹的家。”

少年郎的声音方落,忽然吱呀一声响,里面出来一个穿着简单儒裙的小姑娘,十来岁的年纪,眉目灵动。

小姑娘见到少年郎,“咦”了一声,“你又走错路了吗?我是跟家人来玩的,也不认得路。你从哪儿来的就从哪儿走就能找到路了!”

小姑娘一边说一边出去,想触碰那个少年郎,可是她人没碰上,却一脚踩空,掉落在院子前方的一个洞里。

贾滟感觉自己身体在一直下坠,猛地惊醒。

梦里的场景烟消云散,唯有一盏琉璃灯在帐外亮着。

天还没亮,春雨仍在滴滴答答地打落在屋外的芭蕉叶上。

贾滟:“……”

林如海跑到她的梦里是怎么回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