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再陪我看一次 > 第 39 章

第 39 章(1/2)

目录

第 39 章

江之也又接连听了两遍, 不是为了听含义,而是为了听情绪。

江晴特意来了一趟香港,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她。东西是在一个密封袋里装着的, 从姑姑的眼神中, 她知道她虽然好奇,但绝对没拆过。

从收到至今, 她没数过, 就这一句话,应该听了几百遍了吧。

虽然一毕业就进了投行, 但她实际不喜欢丛林法则那一套, 也不认为那是一个那样的地方, 她在那里学到的, 更多的是合作与自律。

这或许也是爸爸坚持让她去的原因之一, 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

她从小就是个有韧性的人, 习惯在波折中找平衡。

人在年少时植入的那些想法, 确实要比后天打磨得更加根深蒂固一些。

思维发散开了, 就有一点收不回去。江之也甩了甩头,连忙阻止它继续扩散。停下来后, 她的手指伸向了那封信。

最常见的牛皮信封, 表面很光滑,有一定厚度。一个信息社会, 很少有人会写信,这也是她第一次收到爸爸写的信。

对于信封的认知, 她还停留在“白事”的礼仪上。

信口一旦封住,拆的时候就难免有损伤。她又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 里面有教人拆信的场景,拆完以后又毫发无损地封回去。

那是偷看或者窃取的行为, 她不需要,这封信本来也是给她的。

但她依然还是小心翼翼地拆了信。一方面这是爸爸给她的东西,以后会越来越少,她要保存,不能让它太零碎了。

另一方面,她要表达自己的意志力。无论信的内容是什么,都不会改变她的决定,她已经辞了职,还买了机票。虽然没到破釜沉舟的程度,但已然下了决心。从这个层面来讲,也不需要着急。

最简单的红白信纸,上面有折叠的痕迹。已经没有墨水的味道了,或者说她鼻子不太灵敏。字迹是爸爸的,这个她看得真真切切。

信的内容和她猜想得很像。理论上,这么大的一件事要交代清楚,写本书都不为过,但不过两页纸,五分钟,她就看完了。

信上说他要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没有交代原因,有的只是结果,或者说是命令。爸爸很少这样给她说话,但她丝毫不恼。

很可惜,她先一步知道了真相。

就算信上都是骂她的脏话,她也不可能生气的,更何况,爸爸还一直在给她讲道理。

但这一次,她没办法再听这些道理了。以前她听话,是因为那样可以和爸爸一直在一起,而现在,她要是听了这些话,就连他的女儿也不是了,连给他送终的资格都没有了。

如果没有了那个资格,那她的想法就是简单又极端:死也要死在一起。

她之所以会拆开那封信,不是为了那个结果,而是想找寻一些过程。为什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爸爸的生意这些年她没过问过,他们也时常在香港相遇,却一点都没察觉。她轻轻舒了一口气,相比悔恨,更多的是无力。

她现在知道了那些困境,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还好,她问过一些学法律的同学,情况不算太糟。如果要判,最长也不会超过10年,何况现在还有无罪辩护的可能性。

留学的这些年,无法朝夕相见,情感上的交流却没断过。她自己是什么都可以告诉爸爸的,爸爸几乎也一样,除了他的生意。

她知道,他不说,不是因为不能或者是不想,是因为她不懂。一旦开始,很容易中断话题或者提出些天马行空的建议。

爸爸还会给她讲追求他的阿姨。对于再婚这件事,她一直都是持积极态度的,尤其是在看见爸爸的白头发以后。

只要爸爸喜欢,她一定也会喜欢的。或许喜欢还不够,如果他们需要,她甚至可以让渡自己的空间与爱。

已经9点半了,她约了几个要好的同事,大家知道她要离开了,都给予了各种各样的关心。有要给她内推的,还有要给她带土特产的。

所以,请客喝点酒是应该的。她们这一行,凌晨12点能下班,都算早的。遇到上市或者并购的最后几周,熬几个通宵也是司空见惯的。

所以这行里面很多也是健身狂魔,要扛下来,不止是脑子,身体也是本钱。中途转行的,身体也是劝退因素之一。

今天他们约的10点半,他们可以迟到,但她不想迟到。

在过去,她与人的交际比较随心所欲,有什么事都觉得爸爸可以搞定。但现在,她无法这么想了,这些人往后都可能是她的人脉,她需要花一些精力。

她选了个价格偏高的酒吧,点什么酒也是事先做过功课的。希望能有一个愉快的结束,更希望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进了电梯,她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封信。爸爸是什么时候写的那封信呢?这两个月吗?如果他能给她写信,那是不是也说明,见一面不算很奢侈的想法。

那封信里没有她想要知道的答案,但她算不上失望,至少至少,他们还算彼此了解,还算心有灵犀。

按照这个层面推算,爸爸也会知道她的想法的。但她不想他猜,更不想他等,她会用行动告诉他的。

他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他们最重要的是同仇敌忾。

这间酒吧她是第二次来。毕竟是这么重要的请客,她不想踩雷,千挑万选以后,还是想到了这里。

她酒量不错,喝酒的次数却不算多,也没有什么非要喝酒的局。在美国时,倒是朋友生日去过几次酒吧,但她相比起蹦迪,其实更喜欢蹦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