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偏偏他却都记得 > 第 112 章

第 112 章(2/2)

目录

他把充电枪拆开,分成几个部分给陈承看,“以这款BY品牌的充电枪为例,它的核心技术主要在这个部分,这也是我们明海的专利技术之一。BY今年也在越南投资办厂,但他们几大主力车型的充电枪及电缆,目前只能做到部分在越南生产,核心产品还是需要国内生产后运到越南工厂组装,再将成品配套到BY工厂。”

陈承握着手中的电缆线,问道:“你们这么做是出于技术保密?”

李立冬道:“不,主要是因为越南的生产线技术还不成熟。”

陈雅惠好奇道:“越南不是号称美国制造的后花园吗?他们说他们什么都能做~”

李立冬笑道:“后花园?明明是美国的阳澄湖。”

陈雅惠奇道:“美国阳澄湖是什么意思?”

李立冬还未解释,陈承的司机忍不住道:“洗澡蟹,阳澄湖产洗澡蟹,越南说白了就是中国制造的洗澡蟹。就是中国产品运到越南贴个牌,打上‘越南制造’的牌子再卖到美国。”

“对。”李立冬冲他颔首一笑,“因为美国制裁,国内不少工业产品不得不在东南亚中转避税,也就衍生出‘世界阳澄湖’这个词,之前是泰国,现在是越南,未来,我们看好墨西哥。从去年开始,在美国上市售卖的新能源汽车,必须达到整车50%以上的去中国化,也就是说,这台车如果有一半以上的零件是MADE IN A,就不允许在美国售卖。”

陈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陈雅惠抿着嘴没有说话,两人身后的司机却微微皱起眉,“所以你们这么老远去东南亚建厂,最后只不过是为了贴牌?”

“无论是美国日本的高科技企业,还是中国的BY,宁德,包括美国自己的制造业,在往外延伸做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时候,一直有一条暗线:即国内产业保留的方向是越来越往具备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上游收缩,这也是他们能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收割全球产业链高价值的法宝。”

司机愣了一下,李立冬淡淡一笑,继续道:“另外,只要超过500公里运输半径,运输成本就会极大提高。就算在国内,BY至少也有9个生产基地,配套的电子企业至少几十家。”

“中国制造大厂出海,我们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必然要顺应这个趋势。”

“不过短期来看,无论是电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越南,还是试图借助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重塑制造业的印度,短期都还难以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只不过在地缘经济洗牌之下,全球产业链正在重塑,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变局。”

司机蹙着眉不说话,扭头往另一面墙的展品看过去。

陈雅惠也转过身去,“这些是什么?”

“这是在泰国商超售卖的插座,主要供沃尔玛。”李立冬拿出一个插头,这次直接递给陈雅惠身旁的司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用电标准,经常出国的人会发现,欧美酒店的插座我们是插不进去的,日韩跟东南亚又不一样,欧盟自己内部也不统一。明海经过10几年的打拼,已经拥有72个国家的认证,是中国电器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他冲司机笑笑,“小陈总,我们明海有AS认证实验室,陈氏医疗设备不论出口哪个国家,我们都可以为陈氏生产配套的电源线。”

陈雅惠惊讶地看着李立冬,“你认识我二哥?”

李立冬挑眉,“见过一面。”

“切~”陈雅惠扫兴道:“早知道你认识,我就不装了!”

她捡了个椅子靠墙坐下,见林恩宁一直看着墙上的展板不说话,好奇道:“你看什么呢?”

陈伯涵也看了过去,左手边那面墙密密麻麻全是证书和专利。

陈氏集团作为全国知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陈雅惠对各种发明专利见怪不怪,她正嘟囔着“我家也有这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证书”、“可惜这个‘民营企业十强’是省级的不是国家级的”,目光往右侧一落,瞳孔蓦地一缩。

陈雅惠忍不住念着墙上的那些字:“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枪,发明人:黄明海、李立冬?”

“一种柔性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人:赵天明,李立冬?”

“一种新型泛塞封密封的加氢枪...发明人:原磊,李立冬?!”

一整面墙全是发明专利证书,几乎有近百个,而每个发明人里都有李立冬,陈雅惠不禁转头看他,震惊道:“你?你竟然参与研发?你不是学的体育吗?”

林恩宁也怔然地看着他,从未想过当年木讷的少年,竟然有如此成就。

密密麻麻的证书是荣耀,也是他一路艰辛走来的证明。

李立冬笑笑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继续参观吧,前面是橡胶配方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

陈伯涵一听实验室三个字就亮了眼,主动跟了过去。

李立冬十分耐心的跟他讲解着,“这种实验主要是模拟恶劣天气对电线老化的影响,小陈总应该很熟悉。”

陈伯涵技术出身,明显对实验室感兴趣,“你们这个抗老化实验的难度系数比较低,橡胶产品老化实验我们做的要更细一些,回头有些数据我们可以分享。”

李立冬笑得礼貌周到,“求之不得。”

陈雅惠一路拐着林恩宁,越走神情越凝重,“我终于明白黄明海选他做总裁了,有技术懂政策又了解形势,这要是换成我爸,有这么牛掰的接班人,做梦都要笑醒!”

她戳戳林恩宁,啧啧道:“姐妹,你可真是押对宝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