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2/2)
两人悄悄推开车间大门,机器的嘈杂声立刻涌了出来。生产线上大概有二三十个工人在忙碌,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站在机器中控台的正前方,正皱着眉看着屏幕。
李立冬一下子就想起当时起收钱的那个韩国人,也是穿着这样的工装,梳着差不多的发型。
他立刻冲过去,揪住那个人的胳膊,“喂!”
男人转过头,是一张陌生的脸。李立冬发现找错了人,连忙松了手,“对不起。”
跟那日的韩国人不同,这人工装的左胸上绣着中文名字“黄明海”,/>
黄明海扫了他一眼,语气有些不善,“要是来讨工资的,别找我,去市政府上访。这两天有人组织,政府肯定给你们解决。”
“我不是来要工资的。”李立冬说:“我来找一个跟你穿一样衣服的男人,小眼睛,鹰钩鼻,头发跟你差不多,也有点卷。”
黄明海想了一会儿,“你找姓朴的?销售部那个假韩国人?”
李立冬眨了眨眼,也不是很确定,“应该就是他吧。说是厂子招工把我们骗过来,然后参观工厂一个人收了200块钱押金。他通知我们三天后上班,可三天后你们这儿就成了这样。”
“倒是符合姓朴的作风。知道韩国人要跑,不先通知我们想办法怎么应对,竟然还浑水摸鱼捞一笔?呵呵~”黄明海扯下嘴角,笑得三分无奈七分讥讽,“你俩是学生吧?”
林恩宁上前一步,“学生就活该被骗吗?我们来不想找事儿,就只想拿回自己的押金。”
黄明海收回目光继续看着中控台,眼神冷峻,“姓朴的还欠我200万呢,我找谁哭去?”
正说着话,一个工人跑过来,“经理,广东那个订单做不完了。咱们现在只恢复了一条生产线,就算24小时干也交不了货啊。”
黄明海却一脸镇定,“你告诉兄弟们,人家已经同意先结尾款了,咱们生产部的这个月工资就靠这笔订单了。这2000箱货了,头拱地也要给我干完!至于工期的事,我跟那边商量一下,能再延几天。”
工人听完面露喜色地跑回去,黄明海扭头见李立冬还杵在旁边,问道:“你们还不走?不会以为我能替姓朴的还钱吧?”
李立冬也没有退让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你们是一个公司的,你总得给我一个说法。”
年轻人倔强的眼神让黄明海莫名笑了一下,他垂眼思量片刻,然后指着斜对面的角楼说:“行!我有一个法子,销售部就在那个楼,我给你十分钟的时间去那边搬东西,虽然值钱的早就让姓朴的搬走了,但是200块钱的东西还是能凑出来的。”
李立冬愣住,没想到事情还能这样解决。
“真的?”林恩宁倒是两眼一亮,“说话算话不能反悔!”
黄明海立刻打了个电话,然后擡手指了下的方向便不再理他们两个。
林恩宁二话不说拉着李立冬就朝角楼跑过去。
一楼就是销售部,门牌倒是还在。
看门的似乎是得到了黄明海的授意,主动打开门,用下巴指了指屋里,“十分钟。”
屋子里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连椅子都被人搬空了,就剩两张桌子和几组文件柜。
李立冬气道:“这不欺负人吗?这屋哪有能搬的了,就剩桌子了!总不能让咱俩搬家具走吧?”
“咱俩哪能搬得动啊。”
林恩宁打开档案柜,一格一格地翻着。有用的东西早就拿走了,柜里只剩些没有用的废弃文件。
李立冬绕着屋子转了一圈,没有一件家具是他们俩个人能搬的出去的。
他失望地走到林恩宁身边,发现她正拿着两本日历看得出神。
那是两年前的日历,上面字迹潦草,记着些看不清楚姓名的电话。
“这有什么好看的?”李立冬问道。
林恩宁勾勾嘴角,“这东西可比那两张桌子值钱。”
“就这?”李立冬翻了几个柜子,又掏出来一本,是2010年的日历。
他递给林恩宁,“这都过期了,能有什么用啊?”
林恩宁却收起这三本日历,高高兴兴地拉着他走了出去,“就拿这个!”
李立冬憋了一路,离开电子厂后,终于忍不住问:“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啊?”
公交车正好停在厂区门口的站点,林恩宁冲他一笑,“上车说。”
李立冬乖乖跟她上了车,两人并排坐在最后,林恩宁抽出一本台历,幽幽道:“这是销售部的日历,虽然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但是从上面的内容能看出来,这应该是当年干销售的人记下的客户电话。比如这个,徽州,王,插排,10W。10W可能是钱,也可能是货的数量,但这不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就是这样记客户的联系方式,那时候手机不太智能,大部分客户的电话号码都是先抄下来,然后再存在手机上。前几年手机还不算太智能,日历上的电话,显然是当时的销售人员随手记下的原始资料。我们回去把这些客户的联系方式整理下来,就是一本五星电子厂的客户通讯录。”
李立冬还是不明白,“可对我们来说,这并没有什么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