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112章(2/2)
萧约察觉到高瑛食欲不振后便一直忧心,只是这人水土不适到哪怕是洛阳宫中带的厨子连同建康曾经的宫中御厨,都难让这人吃下半口。
她素来心细,一来二去倒是知道为什么了──建康此地菜肴喜鲜,太过清淡,而洛阳时,多受胡人影响,喜爱面食油点,香料腌渍。
本就水土不服尝不出味道,还拿太过清淡的菜肴,可不就让人恹恹地么?
但谁知让那厨子下了香料却也不好使,萧约便觉得是出在心结上。
于是悄悄同庖厨学师拜艺,洗手作羹汤。
腌渍过的青梅配上蜂蜜熬了甜酱,浇在那琥珀色的鸭子上,又取蟹黄配了香料,做成面点,炸至金黄,鲜香的青河虾剥了虾仁虾膏,晶莹的红白铺在汤饼上,又照顾她的口味撒上少许昧履支。
日轮堕空,天河将悬,玉蕈金帐,听取燕噪乌惊。
“让阿瑛久候。”萧约亲手提着描金朱漆食盒自门外进来,那人恹恹的,斜躺在竹床上,就着灯火把玩着一绿松石手钏。
见她来,方如猫儿一般坐起身,待她走近,先闻见的反倒不是食盒内的菜肴味,而是她身上的烟火味。
“你……你做的?”
“嗯,”萧约将食盒搁在桌案上,有条不紊地打开,“这一月来,我见你整日里擡不起精神,连膳食都不曾用多少……”
她边说着,那人边贴了上来,蹭着她,“你真好。”
“举手之劳而已,也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萧约摩挲着她的手心,拍拍她,“坐下吧。”
高瑛登时欢悦起来,原本恹恹的模样一扫而空,“只要是贞卿所做,我都爱吃。”
她兴高采烈,萧约依旧略有些紧张地看着她吃下第一口。她到底就学了一个月,哪能同那些大厨相比较?但还是忍不住去期待高瑛的夸赞。
“贞卿……”
闻言萧约不由得心中一紧。
“贞卿的厨艺倒是比宫中厨子要强上不少。”高瑛拈起一块蟹黄点心,送至萧约唇边,示意她也尝尝。
萧约莞尔一笑,就着吃下,“阿瑛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那可不是,贞卿就是什么都好,天下独一份的好。”
“在我心里,阿瑛才是最好的。”萧约赫然出声,闹得高瑛将汤饼送入口中的手都顿住。
萧约瞧见她有些痴气呆怔的模样,又重复了一遍,杏眼含情而诚恳,“阿瑛是最好的。”
“怎么……怎么突然说起这个……”高瑛反倒不自在起来,耳廓迅速红了上去,分明已经快不惑之年,却还是有这般天真情态。
萧约摇摇头,不多解释,只是说,“我观今夜天象,明日想来会放晴,届时,也好让阿瑛去建康内游玩一番。”
江淮无岸涯之阻,桃花渌水之泮,笙歌钟磬,华服袨装。
她携她谒丹阳,她同她游玄武湖,朱雀桥头草木葳蕤,石头城外风声簌簌,共看风举晴荷。
她铺陈笔墨悲惋六朝,却用更为精细的诗文诉尽情谊,赠予心上人。
“这地方……宫殿虽不再,然繁华依旧啊。”原先的建康宫给拆除改制,兰台路上骤然一瞧,空荡荡的。
但往来的人并不少,还有不少文人骚客就着那几处断壁残垣写诗题记。
昔年陈国的请降书送抵洛阳,高瑛还在就如何安置这些辞楼下殿的王子皇孙们头疼,接踵而来的便是那位陈国的萧后自缢于殿的消息。
世人不明所以者多称赞其气节,然而高瑛和萧约这种实实在在亲历者却察觉到萧晚的死,怕是另有原因。
不过那又如何呢,真相曲直,并无人在意这些。
那些文人墨客需要一位壮烈而悲剧的人物做他们的用典,那些市井小民需要一个人物做他们的饭后谈资。
酸浆草旁残垣上,有人题诗咏樱桃。
萧约望着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最终还是化作了一丝叹息。
她与她并肩行在道上,不知是谁提出,“待到重阳过后,便回洛阳吧。”
“好。”
今年似乎冷得特别快,行至洛阳时,天公降下一场茫茫然的大雪,雪片灯影,煞是辉煌。
高谌一早接了呈报,早早地等候在洛阳京郊,恭候圣驾。
她扣着她的手,二人一步步踏上式干殿的长阶,风雪沾了她们满身,分不清是雪还是微微染霜的鬓发。
高谌和高鸾俩个小辈则在身后不近不远处跟着。
“欸,我记得……”高瑛忽然出声。
“嗯,是,我也记得。”
汉白玉阶,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