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悼金陵 > 第105章 第105章 兵戈扰攘

第105章 第105章 兵戈扰攘(1/2)

目录

第105章 第105章 兵戈扰攘

红鸾帐暖, 情事初息,二人身上都泛着一层薄汗。高瑛还不知足地将人搂在怀里,鼻尖不住地蹭过她光洁的脊背。

她还想要, 但显然碍着萧约明日还有事情, 只能硬生生忍着。

萧约知她秉性, 回身抱她,给她顺气。

“说来, 妾身有一策,还未能说与旁人听,阿瑛可愿听否?”她故意扯起别的话, 好让这人的注意从她身上给移开。

“贞卿且讲来。”她那点心思在萧约的温柔似是下一点点地熄了, 埋在她脖颈间, 迷失在她香味盈盈

她其实有些迷迷糊糊了。

“江南之地,与北地庄稼成熟的快慢是不一致的。”萧约温声细语,还带着情事过后的沙哑,“若估量江南水田产收之际, 扬言进攻, 派小股兵力引诱陈国大军集结,必能耽误农时。”

“此后我们屯兵, 引它集结, 一旦他们集结防御, 我们便解甲。一来二去, 既能误农时,又能让他们降低防备, 往后松弛, 大军便顺势渡江。”

“这是其一,其二, ”怀中的人不知何时眼中半分迷糊劲都没了,桃花眼清澈锋利,当真在考虑萧约所言,“江南房屋多以茅草竹子为盖,冬暖夏凉,但这种房屋最怕一件事——”

“火。”高瑛接住了她的话,眉眼盈盈看着她,“我们可以派人偷偷顺风放火,让他们只能一次次去修缮房屋。”

“时间一长,便能彻底拖垮陈国国力。”萧约点头,惹得高瑛擡头吻她,将她拥紧,“真是好计策,朕明日便要去书诉与陆雁。”

“只要天下大定。”高瑛翻身让萧约压在她身上,搂住她的腰,“我就在建康新修行宫,往后我们去建康住上个一年半载。”

她一直是有这个心的,从早年说要将建康打下来给萧祐做封邑,以令梁国国亡而祭祀不绝。到如今心心念念平陈以后要带萧约久住建康。

说白了都是为了成全萧约的思乡之情。

“长驰远以决旧乡,贞卿应当很怀念那里。”

萧约无奈,摇了摇头,“陛下若是如此,妾身可就免不了要上书以谏陛下了。”

当年她刚听闻高瑛扬言要灭陈后将建康作为萧右的封邑时,心中惶恐多余感激甚重。

这话太有做昏君的潜质了。

如今又提出要在建康兴修行宫,萧约只庆幸自己不是真想让齐国亡国的妖妃。

“陛下应常念物力之唯艰。”萧约叹气,青葱玉指往她脑门子上一戳,“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陛下开了这个口子,届时修葺建康时,动用的人力物力都将甚于百倍。”

“……好,都听你的,都听你的。”高瑛装作委屈巴巴的模样惹人怜爱,萧约抱紧她,“妾身不求陛下复金陵盛况,只求陛下宽仁待百姓。”

“……宽仁待百姓……贞卿就未想过自己?”

“……想过……正是因为想过,故而才有如此之言。”

齐国在高瑛几位叔父手里的折腾给高瑛的观感,与梁国在萧泽手里的折腾给萧约的观感是不大一样的。

高瑛的几个叔叔,疯归疯,暴虐归暴虐,后宫乌烟瘴气归乌烟瘴气,但到底没有将这火往百姓烧去。

几个叔叔都异常诡异的只爱杀人放火,对于兴建宫室、苛政赋税这种事情倒没起多少心思。

这也是高瑛继位后能肃清朝野、推行仁政的必要原因。

萧泽却不一样,他年迈时偏爱兴修寺庙、宫室,建康新宫修缮时,萧约是眼睁睁看着从蜀地深山中寻来的合围之木装满了船,由纤夫民工一路运抵建康。

炎炎烈日,那些民工的衣衫上都挂满了从身上析出来的盐,只要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招致管事的鞭打。

当中有身体弱熬不住的,就这么倒在了红壤地上,再也起不来,管事的只会喊几个人将他拖走,不要挡了后面木料的路。

他就这么被拖走,和千千万万相似的尸体堆在一起,像一条死狗。

不,甚至还比不上达官贵人家豢养的狗。

那观音堂,那广厦万间,由无数这样的生命堆砌而成,那些魂灵会得到普渡否?那些魂灵甚至至死也无法拥有庇护的屋檐。

这些事情给了年幼的萧约不可磨灭的印象,深深扎根在了她的脑海里,纵使梁国破灭,依然成了她心头的一根刺,挥之不去。

“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会起这种心。”高瑛将人圈在怀中,安抚着她,“我会做一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再不让贞卿得见颠簸离散,卖妻鬻子之事。”

她知道,萧约还是太能够推己及人,国家丧乱,被迫嫁给别国君主为妃妾,的确是足以痛苦之事。

但在这茫茫世道中,被迫委身他人的何其多哉,更有甚者交换着孩子作口粮,劈开亲人的骸骨作柴火,人命如草芥时,尊严又值几钱?

萧约是其中幸运至极的人了。

“不想这些了,睡吧。”高瑛轻轻吹熄了床头铜灯,二人相拥,肢体纠缠,好似两株并生的植株,“睡吧。”

萧约窝在她身怀,缄默了片刻后,在这片昏暗中轻声道:“……若阿瑛实在念想,便徐徐图之,勿太伤民力。”

回答她的是高瑛落在她额间轻柔的吻。

……

“这些日子,齐国那边派来点火骚乱的越来越猖獗了,你们

陈苏阴着脸拿着战报,陈芜对于这个小妹想要入军从事并没有如外界那般反对。

朝中那些老顽固吵疯了说什么江南无人,要一国长公主参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