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第36章 劝谏(2/2)
按理来说,自己的阿耶才被斛律宣举荐为雍州刺史,于情于理都将被打成斛律宣一派,不能幸免。但高瑛只是下令褫夺了官职,并未将刀砍向萧家,其中缘由,很大一部分是为的萧约。
“妾身不能看。”萧约婉言谢绝,“社稷大事,不是妾身一局外人能置喙的。”
“我想也是,”高瑛的眼神晦暗不明,状似随意翻阅起了奏疏,“这些人,本都当死的。但是些嗡嗡乱叫的苍蝇,恼人得很,还为斛律宣叫屈。”
这话言重了,历来这种谋反叛乱之事,子侄兄弟大多是杀得干净,但女眷老弱多半会网开一面。可高瑛透露出的意思是‘杀人杀尽,斩草除根。’,连斛律雁都是下了诏狱而非冷宫。
如此严酷,有人会觉得斛律宣活该,可有人就会觉得这样未免过于残暴,会留下个不恤亲族的名头,还会叫宗室内再度人人自危。
“陛下可听闻汉代武帝时,杜周故事?”萧约为高瑛倒上一盏竹蔗水,语气温柔,像是在给自家妹妹诉说典故。
高瑛摇头,十岁以前她都未曾习过多少书,后来为了迷惑斛律宣,也多半学的是儒家典籍、楚辞汉赋,她倒知道汉武帝,但具体到
“杜周乃武帝时期酷吏,每年两千石以上官吏因罪下狱者,前后百余人。加上各郡太守、丞相府,案件不下千余。每起案件牵连人数,多者百余人,少者十余人。”
“这么多人下狱,审问得过来么?”高瑛接过萧约递来的竹蔗水,当真以为萧约是在给她说故事解乏。她思考的时候惯低垂着眉眼,鸦羽一般的睫毛顺从的搭在脸上,看起来到没有那般锋锐霸道。
萧约勾了勾唇,“自是不能,办案的狱卒只能按照所告的名目直接定罪。如有不服,那便严刑逼供,廷杖之下,自有‘真相’。”
“那要构陷一个人岂不是容易得很?”高瑛摇摇头,嗤笑一声,“素闻汉武帝雄才大略,怎么会任用如此之人?”
“陛下以为......这是杜周的意思,还是武帝的意思?”萧约不动声色地抛出这句话,将高瑛说愣怔住。
她是皇帝,九五之尊,自是明白许多东西,如果没有皇帝默许,怎会出现?
还不等她反应过来,萧约又继续道,“当时有人责备杜周,说:‘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以人主意指为狱。’”
意思是说,杜周办案不遵照法律条例,而是揣摩皇帝的心思,以皇帝的意志为轻重的准绳。
“陛下可知,杜周是如何回答的?”话已至此,高瑛才恍然萧约这是要说什么,但也只好硬着头皮问道:“什么?”
“他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着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前面皇帝所做的定为了法律,后面皇帝的肯定的也颁布成了法律,法令只有在当时是对的,哪有一直沿用的法令呢?
说白了,杜周认为,所谓法律,就是以皇帝的意志为准。恰巧汉武帝又是个极为刚愎自用的性子,酷吏靠揣摩上意获得高官显爵,朝野之中乌烟瘴气而人人自危,贿赂成风、贪赃枉法层出不穷。
“旁开诏狱,不依律法,又施以严刑。”她的眸子依旧温和,说出的话叫高瑛愈发手足无措,“陛下不畏遗祸?”
她心中其实已经被萧约给说服了,但还是忍不住小声辩解道,“我观那汉武帝,在位数十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乃一代雄主,何来遗祸?”
“陛下可闻‘巫蛊之祸’?”萧约轻叹,“陛下只知汉武帝雄才大略,怎不见汉家关东百万流民?陛下看得见卫、霍封狼居胥,怎看不见戾太子湖县自戕、轮台罪己?”
“武帝尚且如此,陛下以为齐国与大汉相比,何如?”
她温柔的眼神如同钝刀子,将高瑛割得难受,只想找个地方藏起来,高瑛两眼一闭,竟是索性扑向萧约怀中,将头埋起来。
萧约一惊,到底没有推开。
不知多久,肩头传来闷闷的声音,带着温热的呼吸灼在萧约的皮肤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