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38(2/2)
随着林争渡逐渐朝内走,也看到了另一边恰好被Q-110挡住身形的玻璃,玻璃敏锐地擡眼,说:“这么快就醒了?”
话音未来,伊连那也看了过来。
“睡挺久了。”林争渡回答道,和伊连那的视线相遇。
玻璃摘下手套,说:“养精蓄锐不嫌多。”
那也不能睡到一醒就去打架吧?林争渡盯着玻璃,用眼神审判他:那你睡了吗?
玻璃吹着小曲转开视线。
“确实还可以再睡会儿。”
伊连那说。
好自然的接话,林争渡悄悄松了一口气,嘴角扬起笑意,说:“真正该补觉的是二位。”
“刻板印象不可取,”玻璃佯装正经道,“不是所有机甲师都熬夜的——虽然我熬。”
伊连那已经将注意力重新挪回到扫描仪上,她随口应道:“我熬,但我越熬越聪明。”
伊连那,希望你的头发也能这么认同。
因为有萨金家族这么个桥梁,曾经打过照面,加之二人性格都还不错,所以玻璃和伊连那没那么生分。
玻璃也不打算再瞎扯了,见林争渡走过来,说:“伊连那帮了忙,Q-110的前置录影基本恢复至百分之八十了,等你从M738回来,估计就能完全修复。内容量很大,我比较建议你回来后再读取。”
原本留给林争渡的时间就只有五十小时,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三分之一,为了保证行动的发挥,林争渡决定采纳玻璃的建议。
——
在典礼事变后,星联在明面和暗面上都做出了举措,其中最明显的行动都是打舆论战。
当然,大部分负责这个行动的人都不以为意,说是打舆论战,但其实就是从各个渠道来扭转民众对绿堡星的认知。
早就事变初期,出现了几场小小的游行活动,但随着舆论战的爆发,游行自行解散了。
至于绿堡星……林争渡再有能耐,带领的也不过一群井底之蛙,根本没多少人懂这方面的内容。他们是这样想的,所以对这场无硝烟的战役胸有成竹。
当他们忙着抹黑绿堡星时,林争渡再次出发了。
绿堡星因为一直以来所受的限制,几乎没有适用于大气外的飞行器,除了海浪带回来的三架飞行器外,就只剩下蚁群基地里的五架战斗飞行器。
五架都来自于当初失联的飞行部队,两架完好,这是许齐与其同伴驾驶着安全着陆的,三架残骸则是之后找到的坠毁飞行器,不过由于年久失修和特殊的驾驶技术要求,这五架一直没有使用,一来而来,也就和那些低级骨骼堆在仓库了。
要不是这次整合行动,各种资源都翻了出来,大家还不知道有五架战斗飞行器。
原本就任务繁重的机甲师又有了新活,就连邱旭都被拉过来帮忙,还有机甲师出去喊来一波民众,花了点时间速成机甲基础工程学,然后分了一下类,“跑得快的”“力气大的”“认识工具能帮忙递的”“有点天赋能帮忙修点”等等。
最终在临行前,大家合伙赶出来一台战斗飞行器,玻璃联合几位祈星城的工程师,改造了战斗飞行器的操作设施和系统,然后将驾驶任务交给了海浪。
最终确定的“出征”名单就是林争渡,海浪,钟鹭,还有十五名蚁群成员。
首先,海浪和钟鹭都是跟着林争渡从首星回来的,目前还没有固定任务,跟着她走不会影响整合行动的进程。
其次,钟鹭后来找过林争渡,说在区赛随父来绿堡星时,他们还去过M738星。他熟悉地点,可以担任向导,且当地驻留的星联人员在见到他后也能觉得安心一点——毕竟星联对外宣传钟鹭是人质。
至于代步工具,林争渡驾驶A21,并携带了十架机甲,其他成员则乘坐两架飞行器,一架是由海浪带回的,一架战斗飞行器。
“他们在M738的主要活动范围是一片山区,基地就建在山体内,”钟鹭努力回想更多细节,说着在外脑上构建了一个3D模型,“两侧山体建有比较密集的炮塔,主要用来攻击变异兽。”
林争渡在A21上面收到了钟鹭发给她的模型,预先选好了几个攻击位置。
另一头海浪追问说:“有几架?”
钟鹭:“不少于二十。”
海浪:“那不足为惧。”
钟鹭没应声,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说:“基地里有几个暗道。”
海浪一惊,随后质疑道:“你怎么这个也知道?”
钟鹭说:“闻出来的。”
海浪:“这还能闻啊?”
灯的能力在蚁群内不是秘密,自回到蚁群后,钟鹭对能力也不藏着掖着,能用即用,坦然出口。
钟鹭再详细地解释道:“我在那里待了一天,看过基地的结构地图,但是好几次会感应到有人出现在基地结构地图范围之外的山体内,追踪了一下。”
海浪大为震撼,“牛。太牛了。”
路上钟鹭细化了模型,其他人都商量了行进路线,等一路人到了M738附近,主基地所在区域正处于夜间,还在暴雨期,完美地掩盖了飞行器潜入的响动。
随着飞行高度不断下降,林争渡很快感应到了第一架机甲,然后更多的机甲出现在感应范围里。
海浪“呜呼呜呼”地叫着,钟鹭俯瞰山形,见和他构建的模型差别不大,这才松了一口气,蚁群的其他成员清点行装。
直到林争渡忽然感应到某种特殊的机甲核心,她有些意外地擡眉。
星联曾经在佩玻遗址中断的实验,原来在这里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