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人(2/2)
顾二婶懒得看他这幅模样,只拉着林清和的手道:“你可想好了,咱们这一去,你和文良那小子的情分,就此全断了。”
林清和还未回话,顾里正便皱起眉头,“什么情分?有来有往,那才叫情分!蒋家有哪点值得清和记挂?要说情分,那也应当同青云讲!”
顾二婶想回他一句你懂什么,年少情谊哪这么容易忘却。转念一想也是,蒋文良从前对清和的好,实在抵不上林家对他的帮扶。清和心软,他们这些长辈就该替他多操心。
“行,这事我答应了!我早就想这么干了,之前是你们有婚约,我们不好干涉,现在婚约退了,你也将嫁入咱们顾家,我当然要给你撑腰!”顾二婶爽快地同意了。
顾青云的祖父同顾里正的父亲是本家兄弟,因此这话倒也没错。
林清和摸了摸鼻子,行叭,答应了就好。
“不过,你为何不请你顾叔去,反倒请我?要我说,你顾叔身为村长,他在场不是更好说话?”
顾二婶狐疑地看向林清和,这事要是由村长出面,岂不更加顺利?
顾里正啜了口茶水:“你懂什么!这事我若出面,容易引起纷争。清和,老夫猜测,你必定还请了一人,是也不是?”
他放下杯子,朝村子的东面指了指。
林清和眨了眨眼,冲顾里正竖起了大拇指:“里正叔叔英明,清和这点雕虫小技,都被您识破了。您不愧是咱们村最有智慧的人!”
顾里正虽然没看懂这个手势,却听得出小哥儿话里的恭维,顿觉通体康泰,神清气爽。
顾二婶撇撇嘴,拉着林清和往外走,“别耽误时间了,咱们快走!你和婶子说说,你还请了谁去?”
林清和却卖了个关子,“婶子,您到时候就知道了。”
神神秘秘的,到底是谁呢?顾二婶一路绞尽脑汁,直把顾姓族人猜了个遍,却都得到了林清和的否认。罢了,到蒋家就知道了,总该不是什么难缠的人吧?
然而到了蒋家,见到来人后,顾二婶大吃一惊,怎么把他给请来了?
此时,蒋家大门敞开,外面围了好些看热闹的村民。林清和与顾二婶站在蒋家院子中间,同蒋家人对峙。
蒋家今日倒是齐整,除了正在书院读书的小儿子,其余人全都在家,此刻对着林清和怒目相向。
蒋家院中还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是安平村前任村长、李氏现任族长李栓柱。
李栓柱本来坐在家门口晒太阳,顺便教小曾孙下围棋。虽然小曾孙不大机灵,总是出错,可小曾孙他孝顺呐,一口一个太爷爷喊着,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然而很快,顾家五小子的大儿子来了,说是蒋家出事了,急等他主持公道。李栓柱有些不乐意,人老了,可不就想歇着嘛,有事就去找村长啊,他一把老骨头能干嘛?
犹豫了片刻,他还是撑着拐杖来了。蒋家的小儿子,毕竟是他当初看好的人,还是去看看罢。
说起来,这蒋家可真不安生,自从搬过来后,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前两年还好,约莫是刚来,还算安分守己。和林家走近之后,就开始惹是生非。等到蒋文良考上秀才,气焰就更加嚣张了。
也就是在林霁初面前装得好,否则他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想起那个光风霁月的男人,李栓柱眼中流露出些许可惜。
这么多年来,李栓柱为蒋家擦过多少屁股,他已经记不清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看上的人,哭着也要擦下去。谁叫李家儿孙都不争气呢!
李栓柱越想越难受,脚步都变得沉重起来。
说起来,事情还是和安平村的姓氏之争有关。
安平村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村子里的村民多为李姓,故而从前名为李家村。顾姓族人乃是为了躲避前朝末年的战乱,几经漂泊,才来到了李家村定居。
入村伊始,他们经常遭受李姓族人的排挤和打压,等到经年战乱离去,顾家渐渐地恢复了元气,与李姓族人大有分庭抗礼之势。
等到新朝初建,村里出了个百年难见的文曲星,正是当时恢复元气的顾氏族人---顾里正家的小儿子顾安平。
顾安平自幼聪慧过人,教过他的夫子皆言此子将来必有一番造化。果然,顾安平一路北上,连中六元,于是村里的两姓族老商议后,将村子改名为“安平村”,希望沾沾状元郎的文气,让村里能出更多的读书人。
只是经年下来,如顾安平那般的,却再没出现过了。而顾姓族人,则在村子里彻底站稳了脚跟,令李家人忌惮不已。
李家人于读书上都没什么天分,所以上一任村长李栓柱退下来后,便无人接任里正一职。他并非不想推自家儿孙上去,可谁让顾家有个中了举却不继续科考的顾文忠呢?
唉,也不知道顾文忠为啥不继续考下去,难道当官不比当村长舒服?李栓柱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归咎为读书人的任性。
所以村长之位,李家暂时略逊一筹。
不过李栓柱也习惯了,这么多年下来,还不是你来我往,只要这个村里李姓族人绵延不绝,总还会有占上风的时候。
可李家其他族老不甘心啊,于是在发现搬来村里的蒋家,有一小儿聪慧至极时,他们动了心思。不若送其去镇上学堂,如此供下去,万一也能供出个状元郎出来呢?届时,他们李家便又能压下顾家族人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送蒋文良去了学堂,好在这孩子确实是个读书的料子,一路考下来,顺利考取了禀生。如此,李家更加高兴了,这样下去,科举取中指日可待啊。
为了这点,对于蒋家总在村里惹是生非,李族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