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首富6(1/2)
学校的禁令像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周明远被记过处分后,他爸周建业开始动用关系,联合几个家长联名投诉,说我的生意“影响校风”。学生会办公室里,主任把文件摔在桌上:“林阳,你必须马上停止所有经营活动。”
我捏着兜里的账本,脑子转得飞快:“主任,我有个提议。”我翻开账本,指着密密麻麻的收支记录,“这两个月,我们给爱心基金捐了八千块,还帮三十多个家庭困难的同学找到兼职。要是停了,这些怎么办?”主任皱着眉头没说话,我趁热打铁,“不如让我们成立勤工俭学社,由学生会监督,所有收入透明化。”
这个提议打动了校方。一周后,“阳光校园服务社”正式挂牌,办公室就设在旧器材室。我把零食盲盒升级成“校园定制礼盒”,推出考试加油包、节日限定款;跑腿服务也扩展到代打印、代取快递。更重要的是,我在服务社里给贫困生留了固定岗位,按小时结算工资。
生意越做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多。有天半夜,我被电话吵醒,代理张磊着急地说:“林阳,出大事了!有个同学吃了咱们的零食拉肚子,家长闹到学校了!”我立刻赶到医院,发现是误会——同学本身肠胃敏感,和零食没关系。但这事被传开后,订单量还是暴跌了30%。
这次危机让我意识到,必须建立正规流程。我咬咬牙,租下校外一间仓库,装上监控和防潮设备;又和几家大型食品供应商签合同,要求每批货都附带检测报告。为了提高效率,我还自学设计,做了个简易的小程序,同学们可以在线下单、查看进度。
服务社的名声慢慢回升,连隔壁学校的学生都来打听合作。这时,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找到我:“林同学,我是天使投资人陈明,想和你聊聊。”他掏出一份计划书,“我可以注资50万,帮你把业务扩展到全市高校,但要占30%股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