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he结局】男主的野望(2/2)
但是在李贺明打开诏书的时候,他还是状若无意的投去了视线。只是陆承嗣刚看过去,就正好对上了李贺明猛然擡了起来的视线。
“陛下、臣........”
四目相对间,李贺明想努力挤出个笑容,但他甚至刚刚开口,就觉得面上一湿,他怔怔的擡手摸了摸脸,竟然已是满面泪痕。
陆承嗣看着对方不住掉眼泪样子,扯了扯嘴角,刚想再说几句话。只是他话还没开口,就被人抱了个满怀,李贺明的力度不算大,但却将脸紧紧的埋在了他的肩膀上,连带着对方的温度与颤抖都一并透过布料传来。
陆承嗣实际上只是想了却李贺明一桩心事,但此刻他被对方紧紧抱着,倒也觉得言语无甚用处。
他没有其他表示,只是索性也将下巴也搁在了对方的肩上,擡手轻轻的拍了拍对方的后背,平静的开口:“哭成这样干什么。”
反正这个世界大概也只可能与对方纠缠一辈子,立不立后的,说实话也差不多。
抱着他的人一顿,随即连抽气的动作都小了很多,但依然没松开抱着陆承嗣的手。
就当一劳永逸堵住朝臣的嘴算了。
陆承嗣踢了踢脚上的靴子,而就连05的身上都被它自己绑了个小红带子,飘飘荡荡的浮在宿主面前叽叽喳喳。
它现在也对宿主留下的行为释怀了些,不就是一个世界的积分,他们随随便便就能再挣回来。
只是他们最多也只能在这里待上几十年。
05看着似乎浑不在意的宿主,识时务的将它的嘴闭上了。
皇帝的大婚事宜比陆承嗣想象中麻烦的多,就算是他拿出皇帝的威势减少了诸多流程,从早到晚的流程简直让他又有些后悔起来。
自找麻烦.......
直到皇帝被推到在榻上的时候还有些没回过神,他仰面看过去,从对方俊朗的五官轮廓,再到那双眼中满溢出的种种情愫。而陆承嗣心中波澜不惊,甚至还有心情嘲笑嘲笑李贺明这副不争气的样子。
搞得和第一次做这种事一样——
但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陆承嗣永远理解不了洞房花烛这四个字对李贺明的意义,甚至在两辈子的初遇的时候,对方盘算的就是今时今日。
多年夙愿一朝成真,李贺明几乎觉得对什么都顺眼了些。
他才不管什么身前身后的名声,他只知道,他现在是名正言顺的皇后,是整个庆朝唯一的、与陆承嗣日后躺在一个陵寝,日后史书也会将他们两个密不可分的记载在一起。
李贺明心事已了,他看着前来祝贺的众人,心中另一件事情也在日渐提上行程。
陛下不想常年待在宫里,而他要陪着陛下。
那么庆朝需要一个合适的继任者,而正巧一个合适的人选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了。
宁王已经十三岁了。
陆承嗣在知道李贺明的计划后,也可疑的沉默了下去。
虽然他天天逗李贺明篡位,但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不想半辈子都待在皇宫,那么良心与自由之间,好像没有容他选择的余地。
“......去叫宁王过来。”
当陆承宁到紫宸殿的时候,便只能看见笑眯眯坐在书房的皇兄,以及对方身边新出炉的......皇嫂。
大抵人的底线都是一步步朝后退的,与其让他恭恭敬敬的喊李贺明一声皇嫂,陆承宁还是更情愿叫李贺明师父。
不过面前的两个人好像都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陆承嗣轻咳一声,睥了李贺明一眼。
受到示意,李贺明看着陆承宁,平静的好像只是寻常闲谈般开口道:
“陛下身体一直抱恙,时常忧虑宗室内无可以分忧之人.......思来想去只有殿下能担此重任.......”
李贺明看着面色发红的小宁王,眼中罕见的镀上了些许温度,这可能也是李贺明仅存的一些良知。
这个要求是现在的陆承宁尚且不能知晓之重,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坐在一旁的他敬爱的皇兄,亦是不怀好意。
至于陆承宁本人,在听见他能为陆承嗣分忧的时候,便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陆承嗣看着目露感动的陆承宁,脸上的假笑丝毫不受影响,他温和的拍了拍陆承宁的肩膀,同时将自己的私印交在了少年的手中。
陆承宁看着面前含笑肯定着的他的皇兄与师父,又看着自己手中那块小小的皇帝金印,鼻子一抽就要哭了出来。
“我、本王能为皇兄分忧,必然尽心竭力。”
李贺明说得对。
陆承宁十三岁也不小了,可以收拾收拾当太子监国——
直到陆承宁被数不清的政务压在东宫,刚处理完几本之后,他的目光有些呆滞的看着新的一批递到了他面前的奏疏。
“师父,本王应该、应该可以休息一会......”
少年的脸色有些苍白,而他握着笔的手亦是有些微微发颤,而坐在一旁看着检查批阅的李贺明连眼睛都没擡,只是平静的开口道:
“臣与陛下,唯指望殿下能够担起大庆的重任........”
陆承宁咬了咬牙,重新强迫自己继续投入政务之中。
师父说的没错,皇兄带病尚且能支撑,他怎么能轻言放弃。更何况皇兄既然信任他,将这些事情交给他,他就不能让皇兄失望!!
在陆承宁终于能独自应付繁重的政务之时,陆承嗣也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
“朕不在京中之时,朝中诸事由宁王监国,沈国公为辅政大臣。”
陆承宁捧着明黄的诏书,愣愣的看着空荡荡的紫宸殿,与站在一旁神神秘秘的王全福。
“殿下,咱家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特意嘱托咱家交与殿下.......”
陆承宁还没从他监国的消息中回过神,就看见了王全福悄悄的附耳过来,憨厚的大太监笑了笑,随即露出了他手上的另一份诏书。
陆承宁咽了咽口水,有些颤抖的接过,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有种不详的预感......
陆承宁只看了一眼其中内容,便面色惨白的飞快的合上。他茫然的看了看笑眯眯的王全福,又看了看手中的两份诏书。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是、是传位诏书???
陆承宁欲哭无泪,他自己清楚他现在比起皇兄来说,尚有诸多不足,因而他几乎能预料到他在沈兆言手底下的凄惨生活。
但此时陆承嗣早就溜出了京城,无人知道这位皇帝的具体下落。
而沈兆言也收到了京中的来信,他对信中帝后跑路的事情并没有过多意见,甚至算得上是预料之内,只是凉凉的扯了扯嘴角,时隔三年再次踏上了去京的道路。
在陆承嗣跑路多年后,站在宣政殿上首的新帝看着面前的一众大臣,缓缓的吐出一口气,开启了他在位生涯的第一次早朝。
他的容貌似乎与某个时空的末帝极为相似,但大抵上仅是容貌相似。
日后史书记载,宣帝退位后,由其弟庆成帝即位。在位五十七年,将庆朝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盛世,史称宣成之治。
而宣帝的去向并不为人所知。
有人说在塞外见过宣帝与他人同游,
有人说宣帝实际早亡,退位是成帝为了粉饰太平而伪造的谎言。
也有人说在宣帝退位多年后看见了一个与其年轻时容貌一模一样的人。
只是这些话大抵只是民间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