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2/2)
“嗯你说的倒是有一定道理,辩论嘛总要搞清楚对象才行。不过这稿子我要先看一下,至于能不能登,还得总编那里把把关。”
“秦社长,那这事情就拜托您了,不过有一点您得答应我。”
“哦,什么事情”
“就是这稿子不能改,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如果随便修改的话,怕影响文章的意思表达。”
“好,不改就不改吧。”
“谢谢了,秦叔叔。”
“这孩子,你还以为你不愿意叫了呢。”
“呵呵,秦叔叔,刚才不是谈公事嘛。”
“你呀”
这样的情况在不同的报社反复上演着,完成了报社的拜访,赵海光也没闲着,继续发动自己的关系,推动着这件事情的发展。最后不知道是稿子符合要求,还是人际关系在其中起到了作用,总之赵海光所拜访的报社都同意了发表这篇稿子,只是由于稿子的字数比较多,只能采取连载的方式,给弄成了分五期发表。
中部地区某地方党委办公楼
收发室老李按照往常的习惯,将邮递员送来的报纸分好后,一间一间办公室的将报纸送了过去。宣传部陈部长也和往常一样,泡好一杯茶,点上一根烟,就等着报纸送来了。
还是和往常一样,九点过三分的时候,响起了一阵敲门声,然后收发室老李拿着一叠报纸走进了宣传部的办公室。
“老李,今天的报纸都来了吗”陈部长喝了口茶,问道。
“报纸都来了。”老李一边回答,一边熟练的从那叠报纸中抽出几份放到陈部长的办公桌上。
“老李,幸苦了。”
“没关系。陈部长,那我先走了。”放下报纸,老李马上就告辞并离开了宣传部的办公室。
老李走后,陈部长又喝了口茶,接着将手中的香烟搁在烟灰缸上,然后拿起报纸看了起来。翻了一会报纸,一篇在某中央权威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但并不是因为这篇文章系的多么优美,或者和他的工作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而是以他的经验判断,这篇文章原本不应该出现在的这种权威报纸上面。
这篇文章就是游戏是什么一,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提到游戏这个词,现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电子游戏,就是在街机游戏厅或者是在家中连接到电视上的游戏机里那些吸引人的玩意,或者是电脑中的那些虚拟时空。其实游戏诞生的历史非常悠久,单是围棋这种游戏形式至少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就连很多人小时候的玩过的骑马打仗、过家家之类的游戏也很有些年头了,至少是在电子游戏机和电脑诞生之前就有了。
如果要讨论一件事物,首先就必须给这件事物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游戏呢
在辞海中,对游戏是这样解释的: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娱乐的一种。有智力游戏如下棋、积木、填字,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竞技性游戏如足球、乒乓球。游戏一般都有规则,对发展智力和体力有一定作用。再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1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种非正式比赛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2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
康德的自由论游戏论:在内在手段的活动中,主体不必依赖于外在事物,因而是自由的。游戏正是因手段的内在性而在手段方面自由的活动。游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游戏泛指一切内在目的的活动;狭义的游戏仅指以情感体验为内在目的的活动。其中,狭义的游戏又分为两种:“快适的游戏”是以快感体验为目的的无形式的游戏;“美的游戏”则是以美感体验为目的的有形式的游戏。
席勒的和谐论游戏论:席勒将生命体的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理性的感性生物的自然的游戏;一种是兼具感性与理性的人的审美的游戏。自然的游戏是无理性的生物在不受物质需求压迫的意义上具有一定自由性但又不完全自由的活动。审美的游戏是兼具感性与理性的人以内在和谐的方式进行的具有审美自由因和谐而来的完全自由的活动。
弗洛伊德的虚拟论游戏论:游戏与现实活动在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两者的不同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方式上的,即:一为现实的,一为虚拟的或想象的。即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
胡伊青价的游戏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起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