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2)
路上杨欣欣好奇的问道:“你领这么多人过来,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
“也算是,我打算让他们进入游戏业。”
“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入visuasyste公司,这批人在国内参加过那个什么软件计划培训的,搞软件开发也许更合适些。”
“我还不容易才找来这么些人,你可别打别挖我的墙角啊。”
“切,什么呀,当宝似的。”
车行了半个多钟头,张乐行等人来到了华人社区,这里就是这些来进修的员工们今后的住处,为了安置他们,杨欣欣租了两栋房子。选择华人社区是希望他们能住得更习惯些,做软件外包英语都是基础,所以到不需要担心他们在进修期间的交流问题。
时间蛮巧,来美国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模拟城市c版的发售,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众人去见识见识,也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一下游戏业。
其实这不是模拟城市的首次发售,最早的模拟城市85年就推出过,那时候游戏是运行在odore一种当时流行的家用电脑上。只是这个版本的模拟城市命运坎坷,销量一直很低,搞得威尔怀特郁闷不已。
后来威尔怀特遇到张乐行,命运从此改变了。香港axis工作室成立后,威尔怀特在c机上重制了这个游戏,还加入了一些在香港见识到的东方元素。今年模拟城市c版进入了ea公司暑期游戏发售名单,有了霍金斯这个业界老手操纵,这次模拟城市的上市没有再无声无息了,砸了资金进行宣传之外,霍金斯甚至还请人在时代杂志上写了一篇介绍。主要内容如下:
“在模拟城市中,玩家将扮演一座全新城市的市长,负责建造和维持一座居民可以安居乐业的城市要求玩家做出一些明智的决策。比如,有些能源会造成污染但成本较低,另一些比较环保但成本较高玩家还需要有经济头脑,保证税收足够支付如警察、道路维修等公共服务,又不会过高而妨碍商业发展,引起居民起义作为市长还要随时准备好面对突发状况,地震、洪水、大火足以毁灭一座城镇”
在这篇介绍的最后还加上了业界知名人士蒂姆的评价:“模拟城市是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玩家需要学会运用有限的资源去建造和规划他们的城市。游戏中需要你去做选择并面对因此而产生的结果,而就这个游戏本身而言,它就是一款创意无限的工具,仅仅受制于玩家自身的想象力”
通过杂志的宣传包装,模拟城市俨然成为引领游戏模式革命的行业先锋。经历过初期销量缓慢的增长后,游戏销量一下子迎来爆炸性增长,广大玩家都以玩过模拟城市为荣,最潮流的见面问候语就是“今天你当市长了没”,没玩过模拟城市的玩家甚至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这款游戏影响了很多人,席德梅尔就是其中的一个。铁甲直升机问世后,席德去欧洲度假以便为他的下一个创作充电。模拟城市推出后,创新的游戏方式让席德很受触动,很想搞一个类似的游戏,他觉得这个游戏会开辟一个新天地。席德从小就热爱火车,甚至在他的工作室都有一套火车模型,所以席德的思绪不由得就转到火车上面。
第二十七章 日本1990,天堂与地狱
更新时间20091120 20:04:12字数:3705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到了70年代,日本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却由于政府长期过分干预经济、低效率的国有福利体系、石油危机多种原因而陷入了经济停滞。世界范围内,日本经济可谓一枝独秀。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所向无敌。美国几乎只有招架之功。汽车工业尤其损失惨重,在美国汽车工人们心中日本人就是造成自己失业、薪水下降的罪魁祸首。
日本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贸易摩擦,开始是由纺织品、钢铁及电视机贸易引发。到80年代,贸易争端进一步激化激化。为了减弱日本出口工业品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开始对日本施压,缺乏真正自主权的日本政府被迫妥协。于是,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促使美元贬值,相应的日元开始进入升值通道。“广场协议”签订以后的几年,日元币值差不多上升了三倍。
日元升值以后,日本的工业出口能力确实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但日本人也因此变得空前富裕了。他们手里的日元可以换来更多的美元了。这种局势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资产在日本人看来一下子便宜多了。过去那些在日本人看来根本买不起的东西,现在似乎唾手可得。
于是,手里拿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涌入美国。普通日本人只是在夏威夷之类的地方买一些商品,这能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人倒还高兴,但令美国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人对美国企业资产的大量收购。这些挥舞着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他们似乎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甚至有人认为:“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
到了1989年,日本人购买美国资产达到了顶峰。这一年的6月,索尼公司宣布,他们以3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娱乐业巨头、也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此举是索尼公司由制造业转向娱乐业的战略行动之一。此前,三菱公司已经以14亿美元购买了更重要的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这个代表着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伟大建筑现在属于日本人了。
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这个在珍珠港事件中未能失守的地方,几乎彻底沦陷在日本人的支票海下。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总共进行了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并购案,其中有18起的并购对象是美国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目睹本国众多有影响的大公司、大产业转而由日本人充当老板,美国舆论惊呼,这简直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国,一些美国人甚至自嘲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传来消息,日本人买走了自由女神像。”
在日本人这一边,则是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多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多年来只能对美国唯唯诺诺的日本似乎看到了自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种新奇的体验非常好,日本人一时风光无限。
而这段时间日本国内也是一片繁荣,从1986年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平稳走势,在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下,实力逐渐增强,并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