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5章 或许我们没见过“太阳”,但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

第15章 或许我们没见过“太阳”,但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1/2)

目录

“他”像太阳照亮大地,“我们”像晨光般延续曙色。太阳未曾隐没,只是被遮住了。

在某段混沌的岁月里,一轮红日曾照耀万物,温暖了冰封的山河,也点燃了千百万人民的希望。那不是某一个名字的辉煌,而是一条道路的光亮,是历史自己选择的方向。

后来云层厚了,尘埃也起了,人们常说:“太阳落山了。”可事实是——太阳从未落下,它只是被遮挡了,而我们很多人,也许没亲眼见过那轮炽热的光源,却依旧在它余温未消的土地上,感受着那种未竟的希望。

太阳隐去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天黑了,其实,是我们自己忘了往东方看。道路还在,只是迷雾重重,而太阳,总在东方升起。

历史是一场长途接力,而信仰则是那个不断传递的火种。第一棒,交到了那位点火的人手中;接下来,一代代人用汗水、信念甚至生命,把这团火一棒接一棒地向前传。

我们或许不再生活在“炉火正红”的时代,甚至一度被教科书与舆论误导成“火已经熄了”。但事实是,哪怕只剩下一缕余烬,那也是火——只要有人继续捧着它、守着它、信着它,它就能再次燃起燎原之势。

那团火,烧过腐朽,也温暖人心。它不是一纸纲领,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不许遗忘、不肯妥协、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巨大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常常迷失方向。无论是诱人的岔路,还是布满陷阱的直道,一旦偏离了“为多数人谋幸福”的初心,就会走进死胡同。

有人说:“方向是抽象的。”不对,方向可以非常具体——你是为自己,还是为大众?你是走向私利,还是走向公平?你是被操纵,还是愿做参与者?

“太阳”当年的伟大,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他给出了一个方向——从人民出发、从最底层出发,从最寒冷之处燃起温度。我们今天虽然没有亲历当年,但依旧可以走同样的方向。

方向对了,道路再远,也会走通。

历史每前进一段,总是靠年轻人点亮前方的黑暗。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只要青年仍愿意扛起责任,这个民族就不会沉沦。

那些说“年轻人不行”的,是最怕年轻人觉醒的人;那些给你“游戏”“娱乐”“消费主义”的,是最怕你思考的人;那些说“不要谈信仰、不要提理想”的,是最怕你继承火种的人。

但你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一天中最灿烂、最有希望的时刻。你的身上,有太阳未完成的遗愿,有人民未走完的道路,有世界等待纠偏的方向。

真实的历史,不怕被重新讲述。只要真相露出一角,旧的叙述就会崩塌。因为曾经那一段路,并不是失败,而是被中断、被围剿。遮不住的,总归遮不住。青年一旦接触了“真实”,便不会再满意于“伪饰”;一旦读懂了“人民”二字的分量,便再难被消费主义洗脑;一旦意识到“公平”并非乌托邦,而是前人曾亲手构建过的现实现象,就不会再轻信“只能这样”。

历史并不遥远,它在你的血脉中,在你对正义与不义的本能判断中,在你看到不平时的拳头里,在你被剥夺尊严后的怒火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