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历史不是爽文 > 别再鼓吹历史当权者书写的盛世了——权贵的盛世or平民的盛世?

别再鼓吹历史当权者书写的盛世了——权贵的盛世or平民的盛世?(1/2)

目录

如果你仅限于只知道“盛世”这个名字,就别动不动就鼓吹盛世,好像史书上写的都是对的。任何的史书都是具有政治倾向的,甚至会刻意的美化执政者的政绩,进行过度的政治包装。那些所谓的盛世,只是权贵者的盛世,和老百姓有半毛钱关系吗。

就我个人观点,衡量古代盛世有三个基本的条件。因为考虑到社会的科技水平有限,且生产力发展较低,古代盛世能让老百姓吃饱、不动乱,就已经属于很不错的。以下只是我的一些见解,不一定对的。

第一,粮食产量和价格。

古代社会是低生产力社会,也是农业社会。粮食产量和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老百姓的生死。之所以不能单论产量,是因为古代社会有商人和权贵的存在,他们具备操纵粮食价格的权力。

粮食产量不等于流通中的粮食产量,商人囤货促使价格上涨的事情太多太多,而且在古代,普通老百姓不是人人都有田,有些甚至需要租地耕作,他们在负担赋税的同时,还需承担佃租给地主、权贵。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的税收标的物就是粮食。如果流通中的粮食太少,那么粮食价格上涨也是必然,你说这样会不会死人?

另外,还有就是“谷贱伤农”的论调,我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年代。古代社会,一次干旱,一次洪水,一次蝗灾,老百姓都会颗粒无收。古代虽然会设有“粮仓”,但是这种储备粮食,贪污、发霉、造假,比比皆是,有些灾年,这些所谓的粮仓就是空的,根本没用。在古代,粮食价格低不一定死人,但是粮食价格高,一定会死人。

我还补充一句,不要以为古代老百姓收入稍微多点,就可以跨越阶级了。古代阶级的跨越很窄,就是科举和当兵,科举属于权贵垄断,当兵属于九死一生,经商致富更是无稽之谈,你说老百姓怎么选?

粮食价格低,收入低点,能有粮食吃(吃饱很难),能活下去,这才是古代社会的现实。

第二,人口数量和老百姓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在古代绝大多数时期,很乱,人口数量起伏不定,春秋战国、三国、五胡乱华等,乱世人口下降六七成是常态。所以,人口能稳定增长的时期,能反映一个朝代是稳定的,不至于让老百姓卷入战争。

既然人口增加,有人就需要有饭吃,就需要能活下去。普通百姓就是徭役一辈,务农一生。所以,执政者就需要进行分田。

(在这里插两句话,一、土地是最原始,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土地、粮食都是绝无仅有的硬通货,如果你家里面有两块地,留着,以后会很值钱。二、不是主角一句话,土地就能立刻变成田地的,古代大多都是荒地,需要手动开荒才能种植粮食,而田地又分为旱田和水田,南方的田地就普遍比中原、北方要好,粮食产量自然也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