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老百姓不会选择当兵(2/2)
更惨的是,若战败被俘,轻则沦为奴隶,重则直接斩首示众。而战死者的尸体往往“暴露野外,不得收葬”,更无“烈士抚恤”。
穿越文常写“从兵卒打上将军”,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将领基本靠门第、功勋、举荐提拔,底层兵卒几乎没有晋升渠道。
例如明代军队中,“千户以上”皆由上级任命,大多数将军是勋贵之后。哪怕你战场表现英勇,若无推荐人、无官职背景,顶多赐银几两,不会提拔你为官。
清代绿营士兵打仗再勇猛,升职仍需军功加资历累积十几年。战死十个“老兵油子”,也未必能让一个升伍长。你靠“智谋打赢仗”,人家靠“祖宗八代”安排位置。
当兵不仅苦,还得忍受极其严苛的军纪。打仗胆怯、擅离职守、违令不从,都是斩首之罪。清代军队有“先斩后奏”制度,将领有权直接处决犯军纪者。
明代戍边兵士逃营者直接“枭首示众”;清代绿营士兵若斗殴、赌钱、闹事,一律杖责五十以上,屡犯则发配宁古塔、伊犁等地服苦役。
更有“连坐制”:一个士兵犯错,整队受罚,拖家带口一起遭殃。穿越要去军中混日子?你可能连帐篷都没睡热,就被杖毙或发配充军。
复员士兵无依无靠,回乡多成无籍流民。打完仗就能回家养老?那是神话。现实里,复员兵士多数无田无业、户籍变动受限,在乡间也无地可归。
明末兵员制度崩溃后,大量老兵流落街头,“无籍可归、无田可耕”,只得靠乞讨、打短工度日。甚至有兵痞聚众为盗,形成“乱兵流民”群体,被官府严打。
你若穿越为一介无籍之人,即便侥幸活着回乡,地方也不敢收留你,乡老村正怕你“惹事惹祸”,你将成为被排挤的“前兵人”,连口饭都没得吃。
战争远比你想象残酷,战死往往毫无意义。冷兵器时代打仗没有“战术脱身”,两军对阵,多是直接肉搏、冲杀、短兵相接。一个兵卒能活过五场战役已属奇迹,死状惨烈、尸骨无存才是常态。
《左传》《资治通鉴》《明实录》中记载的战争,多数“斩首万人”“尸横遍野”,普通士兵根本没人记得名字。你可能为王朝流血牺牲,最后尸首不全,家人也拿不到抚恤金。
当兵不是舞文弄墨,不是沙场扬名,而是可能“出征无归”的高风险苦活。穿越若真不懂行军作战,战场就是你的坟墓。
古代当兵,不是“热血男儿梦”,而是“绝望中求生计”。从征丁制、军户制、募兵制,到清代的绿营、八旗兵,兵役制度始终是朝廷的“人力池”,却从未给士兵基本保障。
真正的“从军得志”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流血牺牲换不回一顿饭”。那些幻想穿越打仗当将军、封侯拜相、拥兵自重的剧情,放在真实历史里,只能变成一句话总结——不是命硬活不下去的人,没人愿意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