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毕业后打工日记 > 第815章 八一五

第815章 八一五(1/2)

目录

从徐州出来,我乘一辆早班客车一路向南,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方向走。车窗外的晨光洒在田野上,金色的麦浪随风翻动,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庄稼混合的味道。司机一路哼着地方小调,说:“快到了,前面就是邳州。”

邳州,这个名字在地图上并不显眼,可它在江苏的最北边,是徐州通往南方的第一道门户。古人说这里是“九州咽喉”,如今已成一座被岁月磨平棱角的城。

车子驶进城区,街道两旁的法桐高大挺拔。阳光从枝叶间落下,斑斑驳驳。街边小摊已经开始冒烟,豆腐脑、油条、煎包的香气弥漫在晨雾中。邳州人起得早,忙得也早。

我在人民路下了车,沿着街走,看到老城区的建筑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灰砖蓝瓦,外墙略显斑驳。老人们在街口下棋,孩子们提着书包跑向学校,骑电动车的小贩边骑边吆喝卖豆浆油条。城市不大,却有股安稳的生活气。

——

我沿着大街一路向南走,路边能看到不少“银杏小镇”的标识。邳州以银杏闻名,全国少有。秋天时整座城都被染成一片金黄,而如今是初夏,银杏叶正绿得发亮,阳光照在上面,像片片铜镜。

一位扫街的大爷看我拍照,笑着说:“小伙子,你要是秋天来,那才漂亮呢。咱这银杏,老得很,最老的一棵有三千年,根比人都粗。”

我问他在哪儿能看到那棵树,他挥挥手:“去铁富镇,银杏博览园那一带,整片林子都是老银杏。”

我谢过他,转乘一辆小巴前往铁富镇。车子出了城区,公路两边的银杏林渐渐多了起来。阳光透过枝叶,落在地上形成一层层斑影,整条路都像镀了金。

下车时,空气里有一股淡淡的树脂味。远处的银杏林连成一片,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林子深处有个小村,石板路蜿蜒而入,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千年银杏古村”。

村子不大,房屋多为青砖瓦顶,墙上爬满绿藤。一个老太太坐在门口编草席,见我背着相机,笑着问:“又是来看银杏的吧?”

我点头,她放下手里的活,说:“这树啊,就像咱邳州人,扎根深,活得久。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可每年秋天一到,他们都得回来看看。银杏黄了,就是家的颜色。”

她的话让我心里一暖。那是一种质朴的情感,没有多余的词,却透着岁月的重量。

——

我顺着林间小路走,路两旁的银杏树粗得要几人合抱,树皮上布满岁月的纹理。阳光从高处洒下,地上铺满碎金般的光点。林中不时传来鸟鸣声,还有远处农人的喊声。

林尽头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浅,倒映着银杏的影子。几个孩子在溪边洗手,笑声在林间回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