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七七七(2/2)
下午我去了海林市区。市区沿牡丹江河展开,河岸修着步道,种了白桦和红松。秋风吹来,叶子落在水面,顺流漂远。街上有不少雕刻厂,做木雕和根艺。师傅们用松根、桦瘤雕出各种形状:虎、鹿、松鼠、飞鸟,造型逼真。一个年轻雕刻师告诉我:“木头得选对,松根最好,结实还带油性。雕的时候不能急,刀下得慢。”他说着话,手里的刀在木头上滑动,木屑像雪一样轻飘。
夜色降临,河岸灯亮。街边的小摊开始热闹起来。烤羊肉串、铁锅炖鱼、冷面、锅包肉的香气混成一股暖流。摊主大多是本地人,嘴里喊着:“来尝尝海林特色炖鱼!现杀的!”炭火映在他们的脸上,红亮亮的。
我点了一碗铁锅炖。锅里是草鱼、豆腐、粉条,汤红亮浓稠。老板娘笑着说:“这可是镜泊湖的鱼,鲜得很。”我喝一口汤,辣味柔和,热气直往喉咙里钻。旁边一桌工人喝着啤酒大笑,杯碰得“当当”响,一个喊:“来,干了!明儿进山!”声音粗犷,带着豪气。
吃完饭,我沿着河边走。风凉了,天上星子稀疏。河对岸的山影静静地卧着。那一刻,我忽然想起白老汉说的“林子有灵气”。是的,这里的树、山、水、雪,似乎都在沉默地呼吸。它们看过伐木的年代,也见证了封山后的复苏。
夜深了,我回到旅馆。窗外的风吹动窗帘,带来一点松香。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长而低,像在穿越时间。
我写下:
“海林是木的城,雪的乡。这里的人像松一样,不怕冷,不怕风。林子是他们的祖辈,也是他们的命脉。每一棵树都记得他们的脚印,每一条河都映过他们的影子。如今伐木的锯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木雕的刀声,那是另一种延续。”
窗外又传来一阵汽笛声,我停笔,看着窗外的夜。心里浮出一句话——
“林深处,有人未归;雪白处,有梦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