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辛夷初裳 > 尴尬散文群

尴尬散文群(2/2)

目录

“刚开始你就积极点,时间长了,交流的含金量不是那么高的时候就可回可不回了,不然你会不胜其烦的。”澄潭给出了清楚的建议。

“好的。”清浅觉得澄潭的建议中肯,欣然采纳。

“最近在读什么?”澄潭问清浅。

“《资治通鉴》,高中的时候读的精简版的,现在是从图书馆借的中华书局这版。”清浅回道。

“那挺不错的,我最近都不知道读什么书了。”澄潭懊恼地说。

“这是为何?”清浅好奇地问道。

澄潭没有接话,只顾低头走路,清浅知他在沉思,恐他有烦心事,关心地问:“怎么啦?”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杂乱无章,好想系统地研习。”澄潭擡起头,望着前面的青树幽幽地道。

“现在学业这么重,时间本来就很紧张,你不忘自学就很好了。”清浅劝慰澄潭道。

“我的梦想是皓首穷经,有时候真想放下一切去追求,可又有些不敢,一是家里反对,二则我自己也没底,很是茫然。”澄潭苦恼地道。

看着澄潭脸上从来没有过的忧虑,清浅有种隐隐的心疼,她忙劝道:“你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好多人连上大学都要东拼西借才能继续,你只是没有选到心仪的专业,再说还可以通过考研换专业呀。”

“我现在在想要不要放弃第二学位,把省下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以便确保能考上理想的研究生专业,你觉得呢?”澄潭少有地激动地说道。

“现在放弃,那岂不是疯了,还有两年就可以拿到双学位,在社会上双学位是享受研究生待遇的。你这样做太激进了,再说你放弃双学位考上研究生的概率是多少?”清浅当然不同意澄潭这不靠谱也不划算的打算。

“百分之八十吧,但是如果不放弃双学位的学习,我精力根本就不够,到时候考研究生换喜欢专业就是画饼充饥。”澄潭叹了一口气道。

“时间还早,你再想想,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做决定,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商量,毕竟父母都是过来人,看问题多半比我们长远!”清浅知道这件事的分量,以她现在胆识和能力,无法给澄潭一个科学的建议,她只能劝他要慎重,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不用和家里商量,他们压根就不会同意的,这事还得我自己拿主意,不过你说的对,现在还有时间,我得再多问问师长们和网友的意见再做决定。”澄潭感激清浅没有直接反对。

清浅眼神里的疼惜让澄潭有些自责,不该白白地让她跟着担心,他赶紧宽慰她道:“没事,我会理智抉择的。”

清浅知道澄潭向来不是个料事不周的人,既然他这样说了,肯定会打算好再决定,所以不再替他忙慌。

“说点开心的吧,周六就可以听健哥唱歌了,都学了大半个学期了,该好好放松了。”澄潭伸伸腰身,慵懒地道。

“好激动啊,我还是第一次看健哥的演唱会呢。”清浅无比憧憬地道。

“估计健哥的票会越来越难买,以前是惋惜知道他的人太少,现在是后悔他过于火了。”澄潭笑道。

“怎么听着有种悔叫夫婿觅封侯的苦涩啊!”清浅逗趣澄潭道。

“哈哈哈哈,确实有点。”澄潭爽朗的笑点亮四面的风,携着夏天的暖甜轻轻吹向清浅。

清浅被他的欢快带动,嘴角也不禁溢出盈盈笑意,两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地去了图书馆。

找好靠窗的位置,清浅和澄潭放下书包,两人分头去找书,当清浅拿了本杨绛的自传,澄潭取了本钱钟书的小说放在桌上的时候,两人不禁相视而笑,这默契还真是与生俱来。

带着心里小火苗般的悸动,清浅和澄潭静静看起了书,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他们身上,有着照看小天使般的温柔细致。

过了一个多小时,清浅的手机忽然开始了此起彼伏的震动。

清浅低头一看,有大概100多条□□留言,原来是范编辑在动员大家订阅杂志,十分钟的时候还专门@一下她。

清浅见此不由地眉头微蹙,不是心疼百八十块钱的杂志费,只是第一篇稿子发表至今三月有余,尚未见到酬劳。群里有人问何时发稿费,主编耐心回答了其余人的留言就光顾着动员大家订刊去了。

过了一阵,有几个作者在群里代为回复了,称范主编能给文章上刊已经是恩赐了,《青春杂志》可是省级杂志,在上面发表文章对入选作协大有好处,这可比稿费含金量高多了。

清浅看了,心有说不出的悲哀,不是难过没有稿费,而是觉得满腔信任被错付了。

前两天范主编还在群里信誓旦旦地说肯定会有稿费,即使金额不高,同时还发了杂志社难以为继艰难境况、自己如何拼力经营的话语,看得清浅感动得当场订了一年的杂志。

现在看来,范主编当时是颇有些营销意味的,事实上,若范主编一开始就说为爱发电没有稿费,清浅也能接受。

毕竟大形势之下纸刊散文的处境确实不妙,可若已经立了Fg,后期却不能兑现,还闪烁其词,就难免让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尊敬大打折扣。

清浅到底还是有些交往洁癖的,所以她感觉现在与范主编的关系,好比是中意的毛衣没穿两次就起了毛球,疙疙瘩瘩的,很是别扭,因而在群里,清浅就愈发沉寂了,常常是关系好的文友@自己,她才真诚地聊两句就又不说话了。

渐渐地,群里和清浅一起进来的也不像刚开始的时候活跃了,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发发自己近期的作品,刚开始还有热心的文友好赖评两句,后来就变成自说自话,分享的热情像射线一样去了群里,却没有等来半点回应。

偶尔加入些新人,还是那些人在群里极力夸赞范主编,收获些新鲜血液的敬仰,偶尔增加下杂志的订阅量。时间长了,清浅倒真有些麻木了,把群里的消息也设成了免打扰,与之渐行渐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