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2/2)
唯有中路军还算正常,西县侯与姚盛两人配兵五万取道邵南,出南乡与晋王会师,由晋王为主帅总理荆州方向战事。
根据晋王从那两个北上求援的人口中问出的襄城情况,如今姜氏主力在襄城,此战攻城反而是下策,必须要做好长期围困的准备,军中粮草尽数按年筹备,同时也要有围点打援的觉悟,因此野战及攻城器械都要着重准备。
诚然秦琬给粮给人十分大方,甚至做好了此战之后再次休养数年恢复元气的准备,晋王却并未因此挥霍无度。
荆州在姜邈手中,总体的战略部署是重南轻北,姜邈给出的理由是襄樊临近边境,时常有敌军游骑骚扰军屯,若再屯以重兵,必然导致荆州内部粮草消耗过大,此消彼长之下,荆州后方江水一线兵力越发不足,一旦襄樊有失,敌军便可长驱直入,江水将无t险可守,届时建康危矣。
这也是姜邈会放心把姜冶安置在新城的原因之一,他的大本营在荆州南部,姜冶所在的新城却是荆州北部,新城三面环山,想要大军通过只能沿山而下取道襄城,襄城又在他的控制之下,足以限制姜冶。
却不想姜冶不讲武德,对着自己亲叔叔也来宴会偷袭这一套,姜邈由此翻车。
而后姜冶和姜邈之子姜凝对峙,姜凝率军三万驻扎襄城,想要以逸待劳将姜冶困死在新城,但新城地形闭塞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敌军,虽然出去不容易,但敌军要打进来艰难,称得上易守难攻。
刘万寿等人控制新城之后,打着均贫富的旗号,按照周国发给农官的均田指南一通操作,把当地豪强的金帛田地一发,立刻在当地成了民心所向,姜凝得知姜冶军中哗变之后试着攻打了几次,全被刘万寿等人挡了回去。
周国迟迟没有动静,朝廷还与周国互使,姜凝自然放松了对北方的警惕。
他们又没有船,怎么过得来白水。
很巧,晋王也是这么想的。
没船即使他们控制了湍水水道也只能走陆路运粮,消耗和水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没关系,他们没船,荆州有船就行了。
“韶音,陛下说你最擅轻骑突袭,我若让你领七千轻骑先行南下,攻下白水北岸的渡口抢夺船只以供后续大军渡河,你可有把握?”
观音奴自然明白晋王此时不用老将而是把机会给她,是信任秦琬而不是信她,更不可能在此时露怯。
她顶着帐中诸将各色目光扬声道:“音若贻误军机,甘受军法处置!”
观音奴自然是秦琬塞到晋王军中的,以对方的年纪和资历,不可能独领一军,但元从旧臣的身份也不适合给官职太低的人做副将。
往后周国打仗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能让年轻将领上手实操的机会同样骤减。
但周国目前能经得起大战的年轻将领却不多,宗室子弟中还有个秦玹可以顶上,秦鹤、秦良、秦俶瞧着聪明,但有新平王和姜冶菜鸡互啄“珠玉在前”,很难说这几个真动起手来有几分真本事。
被通习军事的上一辈手把手教导的宗室子尚且如此,余下的年轻武将中,能教人眼前一亮的更是难能一见。
秦琬特意挑着攻打襄城的机会把观音奴塞进来,就是想借着大战多磨砺一番,只要观音奴能接得,她自然不介意给观音奴一个大将军的位置。
饭都被秦琬喂到嘴边了,观音奴自然不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她带着轻骑直扑白水北岸。
自觉周国不会来袭的姜凝根本没有认真布防,等到他收到周军南下的消息再令北岸守军布防时已经来不及了。
为追求速度,观音奴所率轻骑俱是一人两马,她又让人砍伐竹竿拖在后排战马尾部,万余战马浩浩荡荡奔袭而来,激起的尘土本就遮天蔽日,再加上竹梢划过地面扬起的尘土,数里不见旌旗,仿佛天地间只有闷雷一般的马蹄声。
只有五千人的北岸守军毫不迟疑地跑了。
这阵仗还死守,他们又不傻!
观音奴毫不费力占据了北岸,她看着对面晃动的旌旗和大开的城门,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薄媗,你带一千人留守北岸。”
观音奴果断下令:“余部换马渡河!”
趁着南岸防守空虚直接控制白水两岸,才是正经为后续大军过河创造条件,不然等南岸守军破坏了链桥,他们可就只能乘船渡河了。
观音奴一马当先,追着撤退的守军直奔南岸,径直冲进了外城。
“关城门!”
“下马步战!”
城墙上守军大声嘶吼,随着一声轰鸣,城门轰然关闭。
观音奴甩掉长槊上的血,身后的士卒跟着军旗杀上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