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第 181 章

第 181 章(2/2)

目录

能白嫖一顿饭自然极好,在确定对方不会把自己一行人叫到陌生的地方吃饭后,一群小孩愉快地吃了顿白米饭配红烧肉,然后唱着新学的歌谣跑远了

「一夫种禾漓水边,勤务稼穑三十年,正待秋收兴家邦,却有大鱼窃其实」

清脆的童谣伴着落日逐渐远去,高阳王府也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秦琬听完叱卢义的通风报信,蹙眉放下茶盏,首先关心了线人的安全问题:“德卿此来没有被人发觉吧?若是察觉不对,我明日便寻个差事将你调开,免得虞晖狗急跳墙。”

叱卢义心头一松,这是他第一次和高阳王打交道,对方确实如王公所言是个厚道人。

不过他拒绝了秦琬的提议:“虞晖其人再是谨慎不过,只要没有万全的把握,他不敢直接对朝廷命官动手。”

“若有不对,德卿只管向我传信。”

秦琬又叮嘱了一番,才让人送走了叱卢义。

外人一走,她脸上的表情顿时阴沉下来。

编些歌谣谶语影射她有谋逆之心就算了,虽然出格,但勉强算是朝堂上的手段,不过见招拆招而已。

现在他居然把主意打到未成年的幼童身上!

这已然超出了朝堂斗争的底线。

“尖尖和圆圆睡了吗?”

她得同两人交代清楚,最近这段日子最好不要出门。

万一虞晖干脆派人暗杀怎么办?

虞氏又不是没做过这种事。

而此时宫中同样灯火通明。

建元帝消瘦的不成样子,才深秋的时候,便披上了貂裘。

太子扶着建元帝坐到榻上,看向清河王:“清河王如今可说了?”

“陛下见谅,实在是事关重大,臣才不得不深夜惊动陛下。”

清河王再拜道:“臣前些日子休沐回京,听得市井间小儿歌谣‘一夫种禾漓水边,勤务稼穑三十年,正待秋收兴家邦,却有大鱼窃其实’。因其暗喻实在让人心惊,臣便暗中查访,又得来另一首与之相差无几的童谣,前三句一字不易,最后一句的大鱼却成了雀鸟。臣疑心有人借此攻讦朝中大t臣,不得不据实以报。”

又是谶语!

建元帝自己就是靠着谶语起家的,怎么会不知道所谓的谶语有几分真几分假,不过是有人想要借此兴风作浪罢了。

他以手支颐倚在榻上,沉声道:“太子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置?”

正好让他看看,太子这半年多有没有长进。

“臣以为,幕后之人既放出此等流言,不论目的为何,总是希望流言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朝廷若是大张旗鼓搜查事主,反而会让幕后之人如愿。”太子说到这里抿了抿唇,“既然流言只在大兴城内,臣以为该召京兆尹与御史大夫,另其暗中访查。”

太子这话对也不对,总体而言,错的更多。

建元帝怀疑是不是他这段时间教了太子太多帝王权数,让太子从之前的一根筋相信臣子,直接变成现在的有半点风吹草动就疑神疑鬼。

他问太子:“怎么不找高阳王?”

太子现在一听到高阳王就PTSD般升起戒备:“那谶语分明与高阳王有关,既是事主,怎么能干预查案?”

建元帝痛苦地闭眼,愚不可及!

这分明是借此向高阳王施恩的大好时机,你把高阳王塞进查案的队伍里挂个名,一则彰显对高阳王的信任,二则真查出对方与此事有关,还能以对方深负圣恩为由从重处罚。

分明有两全之策,偏要把猜忌摆到明面上,万一人家是被栽赃的你还得灰头土脸给赏安抚对方,图什么?

但清河王尚在,他不能将这些话宣之于口。

“高阳王既是司隶校尉,京辅之地有此等流言,便是高阳王未尽职守,怎能将其撇下?明日一早召高阳王、东海王与御史大夫一并入内议事。”

建元帝看向清河王,语气缓和了不少,“昭远也来。”

自从建元帝断断续续病的这一年,朝中明面上依旧是太子监国,除了每月朔望大朝时建元帝会在百官面前露个脸表明自己还活着,其他时候也只有寥寥数人能见到他。

现在宫中突然传来旨意说皇帝召大臣议事,还是都是负责京畿事务或拥有监察职权的官员,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陛下不会驾崩了吧?

让这些人进宫是为了封锁京城保证太子平安继位?

秦琬虽不至于有这般离谱的猜想,但对上御史大夫和东海王疑惑的眼神也只能微微摇头。

谁知道大兴又出了什么幺蛾子。

最近除了流言一事,分明没有别的要务。

当她看到清河王跟在太子与建元帝身后进来时忍不住眉头轻挑,还真是因为京中流言啊。

清河王将事情又说了一遍,建元帝看向秦琬:“怀琰可知此事?”

秦琬拱手道:“回陛下,确有此事。”

太子猛地瞪大眼睛,这算怎么回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