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笑着活下去 可是,一年前,还有报……(1/2)
第53章 笑着活下去 可是,一年前,还有报……
可是, 一年前,还有报纸刊登的文章里,批评李稻花好高骛远, 批评她对诺奖的认知太过狭隘。
批判她写的小说没有内涵, 没有深度,德不配位。
现在诺奖提名的消息传回来之后, 风评瞬间扭转。
反而是之前一直夸奖李稻花,或者是推荐李稻花小说的报纸只是简单的提到诺奖提名的事, 有的报纸还会呼吁大家理性看待。
“能够获奖当然好, 没有获奖也不能否认作品的优秀,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
北平文学加班加点印刷的新书也成功派上用场。
提名诺奖之后, 不止是成年人, 很多学校也推荐学生们多看李稻花的小说,尤其是李稻花的《华尔街奇遇记》。
国内作品名字没有更改,主要是《亿万富翁》这个名字实在是不符合国内当前的审美标准,还不如奇遇记呢。
《亿万富翁》显得太物质, 太金钱, 太资本。
“稻花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作家, 她从小就沉迷于文学创作, 长大后写了很多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现在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这个奖项, 是每年从全世界的优秀作品中挑选最优秀的,稻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代表着西方发达国家也认可了我们国家的优秀作品。”
一所镇级初中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今天上的是写作课, 他们写作的内容是《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读后感。
其实学校最想让写的是《华尔街奇遇记》读后感,但是没办法,镇子上的初中生看过这本书的不多。
学生们买不起,镇子里又没有图书馆,只有县里有图书馆,学生根本没机会看这本书。
学校倒是有个小图书馆,里面图书不多,只是这个图书馆是做样子的,平时都不开门,只有在领导要来检查的时候才会开门。
找几个乖巧的学生进去做做样子,按照交代的话应付了事。
他们倒是想让学生们看课外书,可学校实在是没钱,上面也拨不下款。
图书馆真要天天开门,里面的书支撑不了多久就得被学生们翻烂,没钱补充,到时候更拨不下款,说不定还会直接被要求裁撤图书馆。
相比之下,《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就容易很多,老师们根据报纸或者是李稻花作品集里的内容,直接摘抄到黑板上。
带着学生们看一遍,或者是学习一遍,直接就能写读后感。
这不是某一个班的作文课内容,是这个星期整个学校的作文课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要写一遍。
八十年代,国家并不算富强,拼了命的保护住国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很多是发达国家,发达这两个字,为西方国家镀上一层金,仿佛他们的方方面面都是顶尖的,而我们是不如他们的。
至少在这个年代,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哪怕是一些爱国人士,也认为,能够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可,代表着我们也更发达了。
所以在李稻花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她狂,认为她狭隘,这些人不一定都是向往西方,向往阿美莉卡。
有些人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爱国,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好,被西方发达国家认可,从而踏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越是否认我们,才代表着我们做的越对。
你的对手是不希望看到你成功的,看到你变得优秀,它比谁都着急,看到你失败,它才会高兴,才会庆祝。
融入不是成功,而是失败,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不需要在别人制定的规则下小心翼翼。
因为,我们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漫天的报纸都在报道诺奖提名的事,还有很多报纸直接派人来找李稻花采访。
刚开始李稻花是拒绝的,可是,被派过来的记者也是要完成任务的。
后来干脆就凑个局,把这些记者凑一起,大家轮流提问问题,够写篇文章出来就行。
听说李稻花要接受采访,记者们都觉得自己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其实我也理解稻花老师,你看咱们这么多人,挨个采访,人家还怎么生活,放我身上,我也要拒绝采访。”
记者崔勇一边写稿子,一边跟同房间的记者说闲话。
他现在写的稿子是采访时要用到的,轮到他发言时要提问的。
不能只准备一个问题,毕竟大家是轮流提问的,说不定前面就有人把自己想问的某个问题就问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