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 第215章 改革 投电视广告宣传

第215章 改革 投电视广告宣传(2/2)

目录

第二天,于知乐找到在车间拍空镜的齐二,提出了拍摄电影广告的想法,并与他说了自己的初步构想。

自家就出了两个电影明星,她自然不会浪费资源,给两位弟弟分配不同的产品线,还打算拉上穗穗拍以她的卡通形象为商标的饮料和果冻。

于知乐昨晚已经询问过于初月的意见。她表示没问题,如果穗穗也想拍,她们随时配合。

“嫂子,你真有商业头脑。”齐二不禁感叹,“不仅推出的新品独具匠心,而且采用的宣传方式也走在潮流前沿。”

他又想起于知乐找他在电影里露出品牌商标的事。

于知乐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说:“这才是开始。”

随后,她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与他聊起广告拍摄的脚本,随口提了提记忆中的各种电视广告。

“挺有意思的,我回去和团队同事聊一聊,再给你准确的方案。”齐二说。

于知乐应好,随即分别联系了于迟和于齐。于迟一口答应,但于齐的合约不同,他需要先征得制片厂的同意。

十二月下旬眨眼流逝,蓝圆圆离开京市。于知乐和张文心去车站送她,之后直接去京市电视台谈了广告合作的事。

彼时广告市场刚恢复,费用相对较低。她们直接签下了两个月的黄金时段广告,每播放一分钟的广告收费一百八十元。

她们签完合约的第二天,制片厂给出了明确回复,于齐可以拍广告,但需要对收入进行分成。

于知乐当天就让张文心拟了合同,让于齐签署。

之后小半个月,齐二暂时停止了纪录片拍摄,赶紧赶慢在春节前一天完成了三条广告。

过年期间,三个广告视频轮流在黄金时段播出,凭借朗朗上口的宣传词在本地引起热议,尤其是穗穗拍的那条。

广告在其他省份的宣传效果也不错,年后食品厂才复工几天,她们就接到了不少新订单。

“效益不错。”张文心随意翻了翻定金汇款单,“要不要再续一段时间?”

于知乐思考片刻,应声:“再续两个月把,但可以把频率降低,一周一次。”

“行,我明天去电视台谈。”张文心说。

她一擡头,看见于知乐从信封中拆出两张照片,好奇地问:“圆圆给你寄了信?”

“不是,是张萍寄来的。她说晓云篮球打得不错,被选进了省队。”于知乐把照片递给她看。

照片中的张晓云已经不是当初带着小伙伴在村里当传声筒的小孩,长高了许多,身体也强壮了。

“咱们海隅村的姑娘真争气,很多大学生的期末成绩都很棒,海梅和海竹还考了全系第一呢。”张文心语气自豪。

于知乐嗯了一声,满眼笑意。

下班后,她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周岳生。

周岳生看了照片,冷不丁来了句:“也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职业病真重。”于知乐睨了他一眼,“不过我倒宁愿你天天带新兵,不用再出任务,免得又像上次那样吊着右手一个月。”

她说的是去年十月中旬的事,她出发去粤省前,周岳生还是好好地。等她回来,他右手就骨折了,是出任务过程中受的伤。

“新人实战经验不足,该多带带,我也带不了几年了。”周岳生说。

于知乐觉察到他语气中透着落寞,拉着他进衣帽间,让他帮忙挑选衣服。

周岳生了解她所有行程,知道她最近半个月没有隆重到要特意挑选衣服的场合,面露疑惑。

“我们穗穗六月就要幼儿园毕业了,我不得提前准备衣服?”于知乐佯装生气。

周岳生这才反应过来,环住她的腰,将脸埋在她颈侧,呢喃几句。

“痒,别蹭,别在这里。”于知乐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颤着变成轻泣声。

春去夏来,海隅食品厂津市分厂的厂房建好,设备也铺设完全。于知乐和张文心在招聘会期间去了一趟,工厂启动当天也在现场。

开拓团队的人工作能力非常强,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运营也很顺利。生产线投入使用当月,海隅牌海货罐头就出现在了京市的各大供销社,并且销量不错。

期间,于知乐也收到了很多封蓝圆圆寄回来的信。她和于婉琴的服装品牌以高端品牌的姿态闯入国际市场,并受到一定关注。她还创立了一个新的服装品牌“新芽”,顺应港城的潮流趋势做另一种风格的女装。

“粤省的荔枝非常好吃,尤其是桂味和糯米糍。”于知乐读出她最新一封信里的句子,“快快成立物流企业,等着你们把荔枝运到全国各地。”

张文心听了这句话,哭笑不得。

不过,物流公司的前期筹备比她们想象中还要顺利。葛泰和方卓从家庭作坊式小加工厂、双职工家庭入手,通过往外省运输货物和做类似于跑腿的工作积累了第一批客户,而且口碑相当不错。

而电视台广告让海隅食品厂的订单日益增多,厂里变成了多劳多得的薪资结构,又在四月招了些新人,张文心忙得晕头转向。

“明天是穗穗的幼儿园毕业礼,八点就可以进学校,别忘了。”于知乐提醒。

张文心还真忙忘了这事,说:“你没说,我都忘了前些日子在婶婶那儿订做了一套新衣服,我等会得去百货商场取。”

“那一块走吧,今天周岳生没空来接我。”于知乐说。

张文心应好,收拾桌面的东西,与她一起坐公交车前往市区。

第二天,周岳生与于知乐步行前往穗穗就读的幼儿园,在街边看到很多小吃摊子。

炸酱面、糖油饼、油条豆浆和包子,京市人常吃的早餐应有尽有。他们路过时,各摊主还热情地推销。

两人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走了不到十分钟就看见幼儿园大门。

还没有走进,他们就看到了被一群小豆丁围住的穗穗,还有满脸笑容的于初月和臭着脸的秦云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