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何以铸剑 > 第247章 三九8 人生处处是意外

第247章 三九8 人生处处是意外(1/2)

目录

第247章 三九8 人生处处是意外

这日是腊月初五, 三九的第一天。

天微微亮,广宁门上的士兵瞧见一只商队远远走来。

“快过年了,都是出城还乡的人, 怎么还有这么大只的商队进城?”

士兵随口说了一句,被指挥使卓函听了进去。

他当即拿过士兵手里的望远镜,往远处的队伍望去。

商队有八十余人, 分列两队, 护着一辆三驾马车,十辆驴车拉着木箱,行在马车后方。

卓函细细看着行进的队伍,商队行进井然有序。一名虬髯男子行在商队最前段。他身穿胡服, 身材高大, 步步生风,像是这队的大镖头。

卓函多看了那大镖头几眼,默不作声地把望远镜还给士兵,披上盔甲,往墙下的城门走去。

白朝驹伸手将车门掀开一道细小的缝,望向车外。

绵延不断的山景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瓦房, 高大的城墙伫立在远处。

“杨将军, 咱们还有多久进城?”他对那个走在队伍前头的虬髯武夫问道。

这武夫正是乔装打扮的杨坚,为了入京, 他刻意蓄起许久未需的胡须,打扮成西域人的样子。

杨坚远远看着城墙上的士兵,知道自己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他没有回头去看太子,只是沉声道:“还有一炷香的时间,殿下, 等会儿万万不可出声。”

“了然。”白朝驹道,暗暗捏紧了塌下的剑。

剑柄有些滑腻,因为他的手心的细汗。他很紧张,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何事。若是杨坚编造的假身份能骗过城门的守卫,那就一切顺利。

他知道随行的士兵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兵,不会走漏半点风声,可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商队,万一从什么地方露出了马脚,让城门的士兵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恐怕免不了一场恶战。

队伍有条不紊地行进着,离城墙仅有数步远。杨坚坦然自若地对城前的人挥了挥胳膊,取出路引,交给那人。

“我是来京城进货的,年前最后一批景泰蓝。”杨坚道。

卓函接过路引,细细看着,又擡眉打量着杨坚的面容。

半晌,他道:“有没有人同你说过,你长得很像一个人?”

杨坚揉着嘴角的虬髯,笑道:“将军觉得我长得像谁?”

“前永江提督,杨坚。”卓函道。

杨坚面不改色地笑道:“或许也有人说过,但我记不太得了,我是西域人,记不太得中原人的名字。”

卓函笑了下,将路引还给他,看着他身后的马车,问道:“这里坐的,就是你的东家?”

“不错。”杨坚笑道,“这里头坐的是东家的千金,按西域的习俗,女子需带头巾。”

“让我看看。”

卓函说着,也不等杨坚回答,便往马车走去,一边念着“打扰了”,一边掀开门帘。

马车中正坐着一位裹着头巾的女子,头巾裹住了她的头发和下巴,只露出眼睛和小巧的鼻梁。她的眼睛也是黑色,睫毛很是浓密,额头带着祖母绿的佩饰。

从纤细的手腕和柔美的手指可以看出,这是一名女子。

卓函对她点了点头,将门帘盖了回去。

“进去吧。”他说道,语气中有几分沮丧。

杨坚吹了声哨,车夫挥起了赶马的鞭子,身后的车队也跟着一起缓缓前行。

卓函看着车一辆辆驶过,驴拉着一人高的木车,喘着粗气。

“停下!”他忽然大喝道。

车队还在缓缓前行着,卓函抢过一旁小兵手里的火铳,对天空放了一枪。

突如其来的轰响叫马和驴都吓了一跳,惊恐地发出嘶鸣,随行的众人慌忙拉紧缰绳,叫它们冷静下来。

卓函将火铳的炮管转了个方向,他取的是只三眼铳,可连续开火三次,转动炮管便可连续开火。

他擡起炮管,将炮口对准了随行的人的脑袋。

“把车箱打开。”他指着气喘吁吁的驴车道。

“将军,车里都是空的。”小兵战战兢兢地解释道。

“我叫你打开!”卓函的怒吼声震耳欲聋。

随行的人犹豫着往车头的方向看去,他想看清杨坚的指示。越是这样,卓函越是笃定,这间所谓的“空车”里头,一定有东西。

“开给他看。”杨坚往后走来,暗暗捏紧了藏在袖里的匕首。

有了老大的指示,小兵心里有了底,他伸手抽开木栓,车门敞开了一道缝。

卓函擡着火铳,用铳口将车门拨开。清晨太阳的微光映入车箱,照亮了一张俊朗的脸。

白朝驹的剑已从塌下拔出,杨坚的匕首亦从袖口脱出,一前一后往卓函的前胸后背刺去。

就利刃刺到卓函的瞬间,卓函膝盖一软,整个人直挺挺跪在地上。

他将手里的火铳往地上一丢,五体投地,高声大喊:

“末将卓函,恭迎太子归京!”

在场所有人齐刷刷瞪大了眼,白朝驹默默收起手里的剑,杨坚也悄悄把匕首藏回袖子里。

卓函继续道:“请殿下恕我无礼。”

白朝驹道:“卓将军恪尽职守,不算无礼,快起来吧。”

“谢殿下。”卓函从地上爬起,又对白朝驹拱手行了一礼,“殿下是否需要末将帮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