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晋江文学城(1/2)
第72章 第 72 章
万寿节后, 凤帝的性情似比往昔愈发稳重和善。即便诸臣以沈太慈生前位分过低、恐先帝不容为由,拒绝了凤帝追封父君的旨意,她亦未流露丝毫恼怒,仅是淡淡道:“皆因神子之意, 他转述东海菩萨之言。但诸位爱卿既心存顾虑, 那便算了。”
司天丞匆忙跨出队伍:“陛下万万不可, 想那妙善公主正因孝心感动天地,长出了千手千眼, 成就了庄严宝相。可见孝感动天, 伟力无岸。帝王孝心, 更会福泽普照万民, 既有东海菩萨点化,陛下岂能轻易作罢?”
凤帝似有些为难:“啊, 这……”
刑部郎中周韵出列:“诸位大臣适才之言, 未免过于轻率!沈太慈在世时,虽位分不高,然诞育圣躬,因身体孱弱而早早仙逝。古语有云:‘见面三分情。’沈太慈既无缘得见先帝,又何来情谊与位分之说?先帝育有八女, 皆为龙凤之姿, 然最终这至尊之位,却传到了陛下手中。依臣之见,先帝或许只是不善言表,羞于表达,说不定这最爱之人,正是沈太慈。”
殿中一时嘈杂,甚至伴有讥笑之声。户部尚书东凝云懒懒开口:“周郎中此番见解倒也有趣, 却也幼稚,若先帝最爱之人是那沈太慈,又怎忍心不在他死后追封?未免说不过吗!”
吏部侍郎周从南闻言,笑着开口:“先帝生前最宠爱之人乃淑贵君,也就是现在的淑太慈,但那又如何?还不是留下懿旨,命新帝登基之初,便出发西川养老。此事又说的过去吗?”
东凝云冷哼一声,眉目间透出几分不屑:“我不过与令爱稍作辩驳,您便如此急切。可见,面对心爱之人受委屈,忍不住挺身而出是人之常情。先帝亦是凡人,若昔日那沈太慈果真深得圣眷,又怎会遭先帝冷落?”
周从南淡淡道:“后君是否得恩宠,乃是先帝家事,臣本不知,亦不想知。臣只知,先帝与我等最大不同,便是行事素来深不可测。她越厌烦之人,地位越是尊崇;她最宠爱之人,如今却连在京养老都成奢望。是有悖常理,还是先帝为保护心爱之人的手段?先帝仙逝后,竟与一副空棺一同下葬。而今,又有东海菩萨之言。东海菩萨闲来传达此事,究竟有何深意?恕臣大胆揣测,是否有可能,是先帝请东海菩萨代为转达呢?”
殿中一片寂静,忽闻有人冷冷道:“亦是怪哉,先帝若有此意,留下懿旨或是早早托梦,臣为大晟之臣,自当完成先帝遗命。偏要等到菩萨显化之后,请东海菩萨出面?万幸有位神子代为转达,否则我等岂非成了罪人?”
太仆寺卿西门初然朗声道:“菩萨显化,为神子点迷津,开灵窍,这皆是诸臣亲眼所见。如今钱大人之言,难不成是要诬陷神子说谎不成?”
钱千雁冷笑道:“是否说谎臣不得而知,臣就是怕啊,若是往后这神子动不动就冒出来以菩萨之名,指点江山。那这天下之主,到底是凤帝啊,还是神子啊?”
西门初然脸色一变。
桑雅可出列道:“钱大人所言即是,依臣之见,这神子超脱天地外,又何必干涉凡尘事?就应该端坐高台,日夜为我朝祈福做法即可。这朝政之事,还是少干涉为妙。”
聂秀慧附和:“桑大人此言正是臣心中所想,这凡尘俗世,浊气太重。神子难得被菩萨点化,万一在俗世待的久了,灵气再被浊污,岂不客气。呵呵。”
此言在殿中引来一片附和,凤帝似觉有利,点头开口:“好了,朕都说了,若诸位爱卿既心存顾虑,那便算了,你们又何必争吵?既然诸臣有异,从此,神子只负责祈福一事即可。 ”
凤帝的态度格外和缓从容,仿佛压根未将诸臣争吵放在心上,甚至随手一拂:“议下一事……”
早朝就此散去。
午时刚至,南市的酒楼已经开张,甚至有些偏僻却清幽的小店已经开始营业。
钱千雁叩门而入时,擦着头上细汗,愧疚解释:“劳诸位久候,家中琐事耽误了片刻。”
聂秀慧冷冷瞥她一眼便继续吃起了冰盏里的荔枝;桑雅可更是连头都未擡,只顾着拨弄茶杯上漂浮的茶叶。
唯有坐在末尾上的卫佳起身行了一礼,钱千雁正要落坐,立在窗前的黄裙女子忽而开口打破沉默:“以菩萨之名追封父君,众臣才说了几句,便收回了旨意?你们说她打的到底什么主意?是试探?还是本就没有这个意思?”
东凝云坐在上首,闻言,开口道:“依我之见,两者都有。小凤帝与她那父君又不亲厚,否则三年前就该追封,提及此事也不过是与淑太慈打太极罢了,今日殿上提及,一来嘛……此事成甚好,不成于她来说也没什么损失。二来,便是想看看谁站在她的立场。”
桑雅可放下茶盏:“我到觉得此事不必放在心上。”
黄裙女子回头,一脸好奇:“淑仪夫人有何见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