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七十年代搞建设 > 第174章 育婴所 多找条道多些岗位多些需要

第174章 育婴所 多找条道多些岗位多些需要(2/2)

目录

屠洋洋倒是不介意多出些,未成年人嘛,应该多多照顾帮助。

可刘健国跟她说了,她的工资津贴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多都有了出处,已经资助帮扶了好几个困难户,再加上家里添了好几张嘴嗷嗷待哺,手可不能再松了。

太惹人注意。

过于引起他人的关注,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屠洋洋不想给自己添事。

随便听话加入大家从善如流。

在徒弟们一番茶水点心服侍过后,站在机床上演示二十分钟,跟着看生产情况,如果没有着急加工的零件,就可以把机子交给徒弟,由她坐在板凳进行监督指点。

当然是已经可以上手经过一番学习测试过最少也是转正后的徒弟,真正的新手现在可没资格跟着她当学徒。

大家都觉得那太浪费资源。

最多可以把搓批锋这道工序搬到离她操作机台不远的地方,远距离围观学习。

除了需要她精加工的零部件外,屠洋洋觉得现在她每天上班的时间都称得上愉快轻松。

看着满头白发一脸沧桑颤颤巍巍拿着大茶壶给他们添水的老人家,屠洋洋小小的良心有点轻微发酸,不由轻声叹息。

龚诚见师傅又起了怜贫惜弱的心,想到那三个胖呼呼咿咿呀呀的小家伙,可得把师傅的善心给按住了,师傅的工资给三个小乖乖留着岂不是更好,“师傅,其实林奶奶已经够幸运,每月除了政府给予的补助金,林守的学徒工资,每月的茶水费,她还可以从街道领些轻松的手工活儿呢。”

“什么手工活?”屠洋洋好奇,“每个月能赚多少钱?”

“一般是手工编织,偶尔会有小五金家居用品加工,或者外包装贴标、外壳组装。缝纫类的工作也有,多半是批量制作劳保手套、工作服、口罩等,得家里有缝纫机或者人口多,不然手缝的速度慢,技术不到家的针脚不齐是浪费材料。还有季节性帮忙进行食品加工,做腌菜副食什么的。

缝纫类的工作赚的钱稍微多些,其余的,也不太可能天天都能有货做,估计最多每月八到十块吧。”

没遇到之前龚诚像个没头苍蝇乱转,为了养活弟妹到处寻摸,样样都做过,还算是了解。

听龚诚的意思,最多也才十块,也就是算个平均线,约可能不到五块。

也就是买上点肉蛋来改善下生活,要是家里人口多的,全部补贴成口粮估计还是不够吃。

“像林奶奶这样的人多吗?”

龚诚点点头,“多啊!家属院里基本都是啊。”

三线工程就是来开荒隐蔽生产的,除了工人就是跟着来的家属及子女,本地原住民也在附近的村上队里。

屠洋洋噢了一声,想起秦幺妹,确实是在家里呆着。

不过秦幺妹当然不算闲人,之前几个工人靠她打理家庭,如今又多添好几口,更让她忙活个不停。

想到带三个小娃的巨大工作量,唔。

不如开个育婴所?

应该有双职工的吧,或者是家庭缺乏人手没办法带孩子的,他们有钱没时间。

只要申请正式的场所,建设一个通风且保暖有相应设备进行育儿的保育园,肯定需要照顾婴孩的人员,他们缺钱有时间。

她是知道厂里就有托儿所,56天即入托,毕竟此时的产妇产假仅56天,婴儿满月后即可送入工厂的托儿所,托儿所开放时间还严格匹配工人班次,夜色班工人甚至可以将孩子留宿,进行全天候看护。

但因为较简陋的设施跟少量的保育员,能接受的婴儿有限且因为要看顾的婴儿数量过多,还有“绳带联床法”,是为了防止婴儿坠床将数婴儿腰缠布带共系在一条绳子上。

因为生了孩子才了解到这情况的屠洋洋觉得这简直是对孩子的虐待,对保育员的压榨。

一个保育员要看十个婴孩,有时以上,精神跟身体简直是双重的摧残,而幼儿也因无法精心照顾多患有湿疹及营养不良。

这是时代特征下的困境,代价性的妥协。

但她有能力改变。

有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的理由,她还可以申请仿真保姆机器人。

更科学健康的照顾孩子不说,也多找条道多些岗位多些需要。

岂不是双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