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银行家皇孙(2/2)
赵德芳听得瞠目结舌。用一千万两银子去“买”东西来稳定物价?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户部一年的岁入,也不过这个数。
不等他发问,沈万安的长杆又指向了应天府和苏州府的“百工坊”区域。
“第二策,曰‘产业转型扶助贷款’。传统手工作坊之困,在于技术落后,规模狭小,无力与机器竞争。堵不如疏,朝廷不应打压新生产力,而应帮助旧生产力完成升级。本行将设立专项基金,向那些有信誉、有技术的匠师,发放低息贷款。”
“但这笔钱,不是白给的。”沈万安加重了语气,“想要获得贷款,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其一,几家作坊联合,成立‘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料,统一接单,降低成本;其二,愿意接受总局派出的技术员指导,引进部分新式工具,改良工艺;其三,愿意将部分徒弟,送入新建的‘蓝翔技工学堂’进行再培训,学习操作和维护新机器。我们扶助的,是愿意改变、拥抱未来的人。”
工部尚书陈景眼中精光一闪。这个法子,比单纯的施舍救济,高明了何止百倍!这不仅解决了失业工匠的生计,还等于兵不血刃地将他们纳入了新的工业体系,化解了社会矛盾,一举两得!
“那……那第三策呢?”赵德芳忍不住问道,他已经被这套组合拳彻底镇住了。
朱雄英微微一笑,亲自站了起来。
“第三策,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他走到舆图前,拿起朱笔,在京杭大运河、以及从京师到西安、从南京到广州的几条陆路线上,重重地画了下去。
“要彻底解决物资运输的瓶颈,要为未来更庞大的工业规模铺路,孤要——修驰道,浚运河!”
“但这需要海量的资金,远非国库所能承担。所以,”他转过身,看着众人,一字一顿地说道:
“孤决定,由大明皇家银行出面,向全天下,发行第一期,总额为五百万两的‘大明皇家建设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