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7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7(2/2)

目录

《中脏经》说:脾主管消磨五谷,滋养四肢。

脾经循行经文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趾内侧的白肉际,经过核骨的后方,向上行至内踝的前缘,再向上进入小腿内侧,沿着胫骨的后方,交叉出于足厥阴肝经的前面,向上经过膝部和大腿内侧的前缘,进入腹部,连属脾脏,联络胃腑,再向上穿过横膈,挟着咽喉,连接舌根,散布在舌下;它的支脉,从胃腑分出,另外向上穿过横膈,注入心中。

脾经循行歌

太阴脾起足大指,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经膝里,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中。

【注释】足太阴脾经的经脉,起始于足大趾末端的隐白穴。从隐白穴沿着足趾内侧的赤白肉际,是大都穴。从大都穴经过核骨后面,是太白穴。从太白穴沿着公孙穴、商丘穴,上行至内踝前缘,是三阴交穴。从三阴交穴上行至小腿内侧,沿着胫骨后方,是漏谷穴。从漏谷穴交叉出于足厥阴肝经的前方,是地机穴、阴陵泉穴。从阴陵泉穴上行至膝部和大腿内侧前缘,是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从冲门穴进入腹部,连属脾脏,联络胃腑,沿着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等穴位上行至咽喉,挟着咽喉,连接舌根,散布在舌下。它的支脉,从胃的络脉分出,另行上行穿过横膈,注入心中,以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坞,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译文】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从足大趾开始,隐白穴先在足内侧起始,接着是大都穴、太白穴,随后是公孙穴,商丘穴往上是三阴交(“三阴坞”应为“三阴交”),再往上是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之后是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往前还有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往上是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相连,再到胸乡穴、周荣穴,最后以大包穴收尾,这二十一个穴位就是足太阴脾经的全部了。

脾经分寸歌

大指端内侧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内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上,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横骨两端动,府舍上行七分看,腹结上行三寸入,大横上行一寸三。腹哀上行三寸半,食窦上行三寸间,天溪上行一寸六,胸乡周荣亦同然。外斜腋下六寸许,大包九肋季胁端。

【注释】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端后方,距离爪甲角约像韭菜叶那么宽的地方,这就是该穴的位置。

从隐白穴沿着足大趾内侧前行,在足大趾第二节末端的骨缝处,赤白肉际的凹陷中,是大都穴。从大都穴沿着足大趾后方内侧前行,在内踝前的核骨下方,赤白肉际的凹陷中,是太白穴。从太白穴向上行,在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内踝前的凹陷中,是公孙穴。从公孙穴向上行,在内踝下方稍前的凹陷中,是商丘穴。从商丘穴向上行,在内踝尖上方三寸处,两骨之间的凹陷中,是三阴交穴。从三阴交穴向上行三寸,两骨之间的凹陷中,是漏谷穴。从漏谷穴向上行五寸,在膝下五寸的内侧,两骨之间的凹陷中,伸脚取穴,是地机穴。从地机穴向上行至膝下,在膝关节内侧弯曲处的横纹头凹陷中,是阴陵泉穴。从阴陵泉穴向上行,在膝盖骨上方一寸处,内侧边缘的白肉际凹陷中,是血海穴。从血海穴向上行,在大腿内侧像鱼腹状肌肉的上方,两条筋之间,大腿内侧骨头的内缘,有动脉搏动处,按压时感觉明显,是箕门穴。从箕门穴向上行,在横骨两端的皱襞中,有动脉搏动处,距离腹部正中线旁开三寸半,是冲门穴。从冲门穴向上行七分,距离腹部正中线也旁开三寸半,是府舍穴。从府舍穴向上行三寸,距离腹部正中线也旁开三寸半,是腹结穴。从腹结穴向上行一寸三分,距离腹部正中线也旁开三寸半,是大横穴。从大横穴向上行三寸半,距离腹部正中线也旁开三寸半,是腹哀穴。从腹哀穴向上行三寸,或者从乳头向上三肋间有动脉搏动处,向下量六寸四分,距离胸部正中线旁开六寸,抬臂取穴,是食窦穴。从食窦穴向上行一寸六分,距离胸部正中线旁开六寸,仰头取穴,是天溪穴。从天溪穴向上行一寸六分,距离胸部正中线也旁开六寸,仰头取穴,是胸乡穴。从胸乡穴向上行一寸六分,距离胸部正中线也旁开六寸,仰头取穴,是周荣穴。从周荣穴向外斜着下行,经过少阳胆经渊液穴下方三寸,到腋下约六寸处,出现在第九肋间的季胁末端,是大包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