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1/2)
7月份,街道小干事来院里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看看谁家有没有考上高中,还没工作的,动员孩子去农村锻炼几年,以后回城优先安排工作,总比在家吃闲饭强。
礼拜天院里人挺齐,每年都有宣传,整条胡同也没听说谁家小子参加了,灾年刚过农村这日子~不说大家心里也有数,万一再来一起儿呢,万一回不来了呢,吃闲饭就吃闲饭吧。
55年教员发出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这一指示是针对一批无法在城市升学、就业的初中毕业生提出的,鼓励他们去农村参加农业合作社,解决就业问题。
同年,以杨华为首的60名北京青年组成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黑龙江萝北县建立了第一个知青垦荒点。这被视为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开端。
在整个五十年代中后期,上山下乡主要是小规模、零星的试点和志愿行为,目的主要是开发边疆、建设农村,同时也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压力。
但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就不一样了,尤其是61年开始,为了进一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和精简城市人口,国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知识青年下乡。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镇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将上山下乡纳入国家正式计划。
“小杨干事,我家十分支持国家政策,可是孩子考上中专了,光福这学习也不错,厂里中专那都内定了!呵呵~~”
“刘科长,我听说光福从小品学兼优,回回考试都是年级前五。以后在厂里支援国家建设,未来能做出更大贡献。”
刘海中就是为了听这话,舒坦!睥睨了环视四周一圈,你们谁家有我家孩子出息,一个大学生,两个中专生!
众人一点不想搭理他,光齐那也是光明说考高中这才念的大学,听你的也就是个中专生,光天那是人家光明安排进去的,光福也是光天辅导出来的,你就会拎个皮带,每个学期看个分,别的你还干啥了?!
刘光齐毕业分到了首钢,按国家分配要去本溪钢铁厂的,结果刘海中找了人,
“杨干事,您说姆们这都城里孩子,到了农村他能干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去了不也是浪费粮食吗。”
杨干事看了看三大妈家那几个孩子,你家这样的去了也是累赘。
开春了,贾张氏精神头也起来了,贾东旭不让她作妖,老实了一些日子,这又要抬头了。
贾张氏正纳着鞋底儿,嗤笑一声针尖往头发里蹭了蹭。
“哟嗬,你家三小子在学校净考大鸭蛋,到村头磨磨锄头正好,省得见天儿上房揭瓦。”
老阎家就阎解成学习最好,阎解旷最次,还有点皮。
“贾张氏,你哪只眼睛看见解旷考鸭蛋了!棒梗考试抄别人卷子的事是不是找家长了?别以为秦淮茹去的就没人知道了。”
“切,您可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我们家棒梗可是要考清华的料,昨儿个算术又考一百分儿!到时候坐在办公室里拨算盘,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比那些土里刨食的强?”
什么抄卷子,那不可能!
三大妈心说你是一点都不知道吧。
“知道的说是你家棒梗要考状元,不知道的当是文曲星下凡蹬三轮来了!就你孙子那淘得跟活猴儿似的,这一片谁不知道,还大学苗子呢?”
“街里街坊的别伤和气!要我说啊,贾张氏你也甭说大话,瑞华~你也别较真儿。孩子们各有各的造化,指不定棒梗到了农村真能开窍呢?”二大妈一看贾张氏老实了些日子,怎么又开始飘了呢。
熊光明嗑着瓜子差点笑场,多损呀!都是老阴阳界的高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