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项目启动(2/2)
“知道。”两人点头。
“现在有项绝密任务需要你们。”
易中海眉头一皱:“有生命危险吗?”
刘海中则激动得发抖:“我干!有危险也不怕!”
“在厂里能有什么危险?”熊光明敲着桌面。
“唯一的要求,加工的零件,打死也不能说!有说梦话毛病的可不行。”
“磨~磨牙没事吧?”刘海中问。
“没事。同意就签字。”
两份保密协议摆在面前。这次易中海没犹豫,两人都签了。熊光明起身郑重握手:“国家会记住你们!你们的功劳将被历史铭记!”
易中海的手也有些颤抖了。回去的路上,这两位一向不对付的大爷,竟觉得彼此顺眼了不少。
熊光明又找相关技术人员一一谈话。这他妈绝密任务整的,感觉一点也不严肃,连个军方的人都没有,好歹安排俩看大门的也是那么回事啊。保密协议熊光明都不知道该交谁保管,可这玩意儿还得有,存哪啊,烦人!
当天,易中海和刘海中就没回家,连过年都在厂里加班。
过完年,支援的高级技工全部到位,实物论证阶段正式开启。
高温涡轮叶片所需的镍基合金暂时还无法量产。
团队在吴院士的指导下,选择了一条降标但可靠的路径,采用高性能的钒钢为基础,在叶片内部设计了一套微型的、利用柴油冷却的内流道。这虽然增加了铸造难度,但大幅降低了对材料耐极高温的要求。
熊光明看到后都傻了,这技术可比造一个叶片可高级多了,可得记录好了,这就是技术积累,以后用的上。
鞍钢铸造厂的八级老师傅,愣是用失蜡法一勺一勺地浇铸出来,再手工打磨,可还是差点意思,这老头愣是把他80岁的师傅给请过来了。
最后用中国传统青铜器铸造的陶范法,改进了模具的耐热性,最终在不知道第几十次的浇铸后,得到了第一个表面光滑无气泡的合格叶片。
没有高精度数控机床,叶轮的动平衡全靠师傅的耳朵和手。
他们在总装台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测试架,通过听转子旋转时的声音异响,用手感知振动,一点点地、反复地在叶轮上钻孔减重,直到转子能平稳地加速到数万转。
一位曾是军工弹药校准员的老师傅,自制了一个光学校准仪,用一束光、一面镜子和一把游标卡尺,实现了微米级的偏差检测。
熊光明看的都想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啊!他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建国初期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硬是造出了两弹一星,几千年的积累,国家有大才!
复杂的可变截面和废气旁通阀在短期内无法攻克,吴院士团队做出了一个极其聪明又实用的设计:固定截面的涡轮 + 一个由增压压力自动控制的机械式排气泄压阀。
这个泄压阀的结构灵感来源于蒸汽机上的安全阀,完全由弹簧和膜片驱动,无需电子控制。当压力过高时,自动推开阀门泄放一部分废气,保护增压器和发动机。它虽不完美,效率不是最高,但绝对可靠、有效,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关于润滑和冷却问题,这帮人脑洞大开,直接从发动机主油道引出润滑油,但增加了一个精密的限流阀和螺旋管式油冷器,确保供给增压器的机油压力和温度稳定。中冷器则采用了水冷中冷,直接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并联,虽然降温效率不如风冷中冷,但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到现有拖拉机发动机上,用于改装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熊光明看着眼花缭乱的各种零件,自己默默做好后勤工作就好了,宿舍楼已经装修好能住了,这些人已经一个月没回过家了,单身的还行,像吴院士这种有老婆的也不回去。
趁着大家休息,好奇的问了问,你们搞研究的都这么废寝忘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