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回彭家摆酒 回城(1/2)
第114章 回彭家摆酒 回城
说是要让叶厘做中人, 但这两日,余采、彭希明还真没空去寻叶厘。
因为很快他们就坐上马车,出发前往彭家, 好见一见彭家那边的亲朋。
但县城离彭家太远,两人不可能当日才回去。
于是今日就得和彭父彭母一同出发回村。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 哪怕赶在中午前出发, 到彭家时,太阳也快落山了。
夕阳下的彭家新院子, 被渡上一层橘色, 瞧着有些气派。
这院子很大, 正屋五间,东西侧屋也各五间。
余采、彭希明的新房在东侧屋。
五间全是两人的。
新房里的一切物件都是新置的, 大到炕、衣柜,小到浴桶、脸盆,都是彭希明亲自挑的。
当然,还有洗澡间、小灶房, 全都是两人专用。
对待月亮嘛。
要捧着。
余采在彭希明的搀扶下逛了一圈, 对夫家很是满意。
县城里的两个家, 不仅缺少铺天盖地的绿意。
视野也不如这乡下大院子开阔。
要是这两日体验好,他不介意经常回来。
此时, 院子里颇为热闹。
彭二叔彭大舅彭二舅等人一大早就回来了,正为明日的酒宴忙碌。
大土灶,垒了仨。
猪也杀了三头。
还有鸡、羊、鸭,也杀了不少。
明个儿的宴席, 也是以肉菜为主。
不然的话,乡亲们肯定会觉得这是县尉之子瞧不上彭家。
余采才不会给人这样的错觉。
很多乡亲过来帮忙,顺带瞧瞧余采这位高枝。
县尉之子诶!
村里很多人连县城都没去过, 里长便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官儿。
可如今县尉之子驾临,只要能动弹的,都想过来瞧瞧县尉之子长什么样。
余采本就生的出众,头上的金玉在夕阳下也流光溢彩,搁人堆里甚是瞩目。
看得众人不由在心中羡慕彭希明好运。
谁能想到穷困潦倒的彭夫子,竟将县尉之子娶回了家。
这谁还能说读书无用?
读书有用!
有大用!
一些人看余采神色温和,便壮着胆子上前,同彭希明打招呼。
特别是之前他教过的学生以及其家长,都亲亲热热的恭喜他娶得这么一位出众的夫郎。
彭希明人缘本就不错,这会儿村人又刻意结交,是以余采很快就笑累了。
围观的人太多了!
彭希明察觉到他的疲累,忙向村人告罪,今日天色已晚,待明日大家伙儿过来吃酒,他们夫夫再一一招呼。
随后,彭希明扶着他回了房间。
房间里光线昏暗,彭希明将蜡烛点上,又来到炕前,道:“你先躺一会儿吧,等晚饭好了再起。”
这次余采没拒绝。
主要是马车太颠了,还一连颠了三个时辰。
颠得他浑身差点儿散架。
看彭希明将枕头搁他身后,又扶着他往后躺,他不由一笑,伸出手抱住了彭希明的腰:“你也躺着。”
彭希明依言在他身旁躺下,伸手将他揽进了怀中。
口中还解释道:“乡亲们没见过大人物,有些好奇,你别介意。”
“我知道的,没介意。”余采道。
彭希明闻言握住了他的手:“这里就是你的家,若是哪里不满意,你指出来,别忍着。”
“没有哪里不满意,都挺好的。”
用不用心,余采看得出来,他又不傻。
只是,他抿了下唇,道:“就是有些感触。”
“感触什么?”彭希明好奇。
“感触你能从这里走到县城,着实不易。”
路那么远。
那么颠。
而且,还是集四家之力才能走上这条路。
刚才那一声声彭夫子,提醒他彭希明即便成功走出去一段,但还是回了原点。
太苦了。
苦得他心疼。
彭希明闻言一怔,随后笑着道:“都过去了。”
他轻描淡写,不愿多说。
可余采继续道:“厘哥儿打算在他们村盖村塾,若无意外,今年就能盖起来。”
“……他们村都姓江,是一个族。”
彭希明道。
“我知道,我不打算在这里建村塾,但资助一两个有上进之心的娃。”
余采说着,从他怀中退出来,瞧着他的脸认真问:“这应该可以吧?”
他问的真诚,因为他将行善当家常便饭。
但彭希明迟疑:“具体怎么操作呢?”
“要不,你先考虑你之前教过的学生?那种天资不错但家贫的,咱们就出银子供他去私塾,以一年为期,若是读的好,就继续供。”
“若是不用功,那就不供了。”
“当然,这法子不完备,你若是有好的,咱们再商议。”
余采也是刚有这个念头,没有深想。
左右一年才六两银子,他供得起。
彭希明沉吟片刻,随后道:“我知你心善,但读书只能供三五人,还时日长久。而且,即便供出一个秀才,也无大用。”
“村里的乡亲,绝大多数一生都走不出村子,想真的帮他们,那不如在农田里给他们打几口井,好方便他们灌溉。”
“惠一人,不如惠几代人。”
“这……”
余采没想到他会有此语,有些意外。
彭希明见状,就又道:“不过,若是打够了水井,你还是想资助,那就资助吧。”
余采闻言笑:“就不能一同进行?”
他笑的好看,而且,还这般善良,彭希明不由擡手轻轻抚了抚他的脸。
随后耐心解释道:“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我怕有人不知好歹,你不供了之后,反而会埋怨你。”
这种例子不是没有。
当然,余采的身份在这摆着,旁人不敢当面埋怨。
可这么好的人,彭希明才舍不得他受这种委屈。
应当从源头上掐灭这种可能!
彭希明继续道:“再者,这周边太穷了,穷的大家伙儿没了心气儿,对于大多数乡亲而言,读书不是为了科举,是为了识几个字能以此谋生。”
“所以,我觉得打井更好一些,更实际,也能帮更多的人。”
余采并不笨,他只是没在乡下生活过,不知农人真正最需要什么。
而且,从前吴家人将他护的太好,他没见过什么人心险恶。
此刻,听了彭希明的解释,他略一思忖,就道:“那听你的,给乡亲们打井。”
看彭希明露出笑意,他眨了眨右眼,挑着眉道:“还是彭夫子懂得多,学生受教了。”
“……”
这话叫彭希明立马想起昨晚第二场。
当时他喊了声好掌柜,待动作起来后,余采竟演上了。
演的还是两人初次见面,他上门应招那一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