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 第58章 送钱助力 日子真好起来了

第58章 送钱助力 日子真好起来了(1/2)

目录

第58章 送钱助力 日子真好起来了

江纪瞧着满抽屉的铜钱, 摇头道:“我手里的钱够的,你不用给我。”

“怎么不用给?你平日里核桃黑芝麻粉、肉松、鸡蛋没断过,去府城后, 这伙食自然也得跟上。”

叶厘说着指了指一旁的江麦、江芽:“小麦、芽哥儿,你俩说是不是?”

两个小家伙不约而同的点头:“是。”

江芽还扯了扯江纪的袖子:“大哥, 厘哥说吃核桃补脑, 你到了府城,多买核桃呀。”

江麦也道:“核桃好贵的, 大哥你多带些银钱。”

江纪:“……其实, 以我手里目前的银钱, 是吃得起核桃的。”

“又不是只吃核桃,肉和鸡蛋也得跟上, 这些钱明天拿去钱庄换一个五两的银锭,你揣在身上,不占什么位置。”

“而且,我和小麦、芽哥儿还没去过府城呢, 你难得去一次, 你给我们仨都买点小礼物。”

叶厘又道。

此言一出, 江麦、江芽眼睛亮了。

来自府城的小礼物诶。

江芽小脸蛋已经挂上大大的笑,他扯扯江纪的袖子, 交代道:“大哥,你买个便宜点的,若钱不够,我有!”

江麦忙点头:“是啊大哥, 我和芽哥儿的你看着买,你给厘哥买个贵的,我和芽哥儿有钱!”

这话听得叶厘“老怀大慰”, 不错,没白疼这小家伙。

江芽被江麦一提醒,也立马晃着江纪的袖子道:“对对对,给厘哥买个贵的,厘哥每天太辛苦了。”

话已至此,瞧着两个小家伙期盼的眼神,再者,江纪也自认亏欠叶厘,他哪里还能再拒绝。

他便蹲在五斗柜前,从最底层拎了五贯钱出来。

叶厘满意了:“这才对嘛。”

钱有了,那就该收拾被褥了。

家里的被褥,除了叶厘床上的,余下的都是当年江母做的,时间已久,都又旧又硬,带哪一床都一样。

江纪寻出上次府试时带的那两床,卷起来,塞到大麻袋里。

再往麻袋里放入换洗的衣裳,拿根绳子将口扎住,这就齐活了。

那个缝了银票的长袍,如此贵重的物件,自是要放到背篓底部,时时不离视线。

余下的书籍,笔墨等,这个无需叶厘操心,今个儿江纪想快些回家,便没带这些沉重的物件,明日两人去私塾走一趟,顺便将租车的钱交给韩夫子。

此前,租车的银子是韩夫子垫付的,明日得去还上。

如此便没了旁的事。

一家四口出了堂屋,准备去江大河家将江纪攒的银钱拎回来。

但就在这时,江大河、梁二香还有江柳、江榆一家四口推着板车出现在了门口。

江大河瞧见江纪,笑呵呵的道:“小纪,我给你将银钱送来了。”

江纪忙道:“二叔,我和叶厘去拿就成,你和二婶怎送来了,快坐。两哥买了西瓜,小麦,你去切一下。”

江麦应声而去。

中午都忙着喝骨头汤,西瓜还剩下大半。

江大河解释道:“这么重,不用你俩特意跑一趟,反正天热,这会儿也没办法下地。”

江纪攒在他那里的钱全是铜板,叶厘给他的也是铜板,虽然加一起还不到二十贯,但却有百斤重,于是他就用板车推了过来。

另外,现在地里的玉米大多都老了。

今上午他寻了好久,这才寻出一背篓嫩的,也一并送了来。

他指着那背篓嫩玉米道:“这些玉米煮一下,够吃三顿的。”

江纪瞧着那些玉米棒,心中感动:“二叔,老的我也啃得动的。你不用麻烦。”

“嗐,咱乡下也没什么好东西,这时节也就是吃个嫩玉米。”

不就是找些嫩玉米,一点儿都不麻烦。

“对了,你二婶还有小柳、榆哥儿给你做了两双鞋子,你试试。”

江大河指着背篓旁的布包道。

布包里装着两双千层底布鞋和两双草鞋。

江柳、江榆平日里要买鸡蛋做变蛋,挺忙的,两人合力纳了一双。

梁二香自个儿纳了一双。

他编了两双草鞋,虽说入秋后气温会下降,可万一碰到下雨天,正好能穿。

这下子江纪更感动了,江大河一家四口种着十多亩田地,之前小麦、芽哥儿的新衣服就拜托给了梁二香,如今梁二香还给他纳了双鞋子。

江柳、江榆也没拉下。

他成亲时,梁二香才给他新做了两双,他如今不缺鞋子穿的。

江纪感动,叶厘则是心虚。

咳,他连衣裳都不愿做,更何况是鞋子这种更有技术含量的——

衣服他还能歪歪扭扭的缝几下,但纳鞋底他是真干不来。

此刻,他只能哎呀一声,以江纪夫郎的身份客气道:“二叔二婶,还有小柳、榆哥儿,你们知道的,江纪鞋子够穿的。你们不用做这些。”

“尤其是你,小柳,天天过来推磨,那么累,而且你竟一个字都没透露。”

叶厘语气有几分嗔怪,江柳笑着道:“也没多累,得空了纳几针,不费什么功夫。”

不就是纳只鞋子,对她而言,可太简单了。

但挣钱,对她来说难似登天。

江纪能劝她爹慎重考虑她的亲事,还给了她寻了个推磨的活儿,她自然也将江纪的事儿放在心上。

况且,光是变蛋的利润,就叫她不知该怎么谢叶厘。

当初,她拎了两斤肉,就将这方子学到手了,不需要给叶厘一文钱的抽成。

既然叶厘不擅针线,那她抽时间帮叶厘做点活儿也是应该的。

“就是,每天纳几针,很快就做好了。”

江大河点头。

况且,就江纪这个动不动就跑回家的行径,再厚的鞋底也会被磨破!

这鞋子啊,早晚都要做的。

但当着叶厘的面,他一个长辈可不好说这种打趣的话。

于是他只道:“趁着赶考这个时机,做两双新鞋,好让小纪脚踏实地的走出来一个好前程。”

这寓意极好,也是江大河梁二香这两位长辈对江纪的祝愿。

江纪正了正神色,认真道:“二叔二婶,我会尽力的。”

“我知道你平日刻苦,如今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但你别有太大压力,现在日子好了,能供得上你读书。”

江大河又叮嘱道。

江纪连声应是,他知道的。

他如今没了从前的紧绷。

众人说了些话,品尝了脆甜的西瓜,江大河一家没有多留,他们家里地里都一堆活儿呢。

他们走了,江纪、叶厘就将所有铜板收起来,明日拎去钱庄换成银锭。

铜钱带两贯就成了,不然太压行李。

叶厘将那背篓嫩玉米拎进灶房,打算今晚就煮了它们。

嫩玉米配着骨头汤,肯定比啃玉米饼子强。

明天需要借用江通家的牛车,虽说昨日就和江通打了招呼,但江纪也想瞧瞧江通家新房子的进度,于是,两人带着江麦、江芽这两个小尾巴出了门。

新房子其实已经快竣工了,房子主体全盖完了,接下来就是平整室内的地面,然后铺砖。

不过,一家四口出了院子没多久就碰到了江通。

江通手里拎着两只老母鸡,一瞧见江纪、叶厘,忙问:“你们这是干嘛去?”

“巧了,正准备去你家瞧瞧新房的进度呢。”

叶厘笑着道。

“明个儿再瞧吧,把这两只鸡拎回去,给小纪炖了补补。”

江通把两只鸡塞给叶厘。

还没等叶厘说不要,他手又伸进腰间,从腰上解下来一串铜板:“不多,意思意思,是个心意,就当给小纪加几个鸡腿。”

“大通哥,我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